王嘉谟
诗句解释 1 迢迢西北望,云淡秋山永:这句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山之上,眺望远方的景象。"迢迢"表达了距离之远,"云淡"形容天气晴朗,视野开阔。"秋山永"则描绘出秋天特有的景色,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2. 寒松无留露,弦月不耀景:这里用寒松和弦月来象征孤独与清高。"寒松"暗示坚韧不拔,"弦月"则比喻明亮但短暂的月光。整句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境界。 3. 百鸟竞朝鸣,渺渺关河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从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寻幽访胜的愉快心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首联写诗人在溪水中泛舟,青蒲叶随风飘荡,林木掩映着溪水。颔联写诗人看到细草间游动的鱼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和注释: 1. 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 - 画戟(一种装饰性的戟)排列在前方,象征着威严和权威。鸣珂(马铃声)在高处响起,意味着贵族的聚集。 2. 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 - "渚宫"指的是城外的宫殿,"坼城畔"表示它的建筑已经破败,可能因为战争或者其他原因。"翠幄"指的是绿色的帷幔,"敞庭端"说明庭院宽敞明亮。 3.
【注释】 折坂殿:指唐代的蓟门关,位于河北省蓟州区。 崖:山崖。 韅(wěi):鞍子。 绵亘:延伸不断的样子。 峰峦:山峦。 冠弁:冠冕,古代头巾的一种。 绀(gàn)宇:僧舍。 永怀:长久怀念。 尘情:世俗之情。 几回眄(miǎn):几次回望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盘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写山路之难行。折坂殿是唐代蓟门关,位于河北省蓟州区。从诗句中“折坂”二字可以看出,盘山地势险峻
【注释】 夏夜:夏日夜晚。独立:独自站立。阴阴:云气笼罩的样子。更冂冂:更加重叠。幽人:隐居的人。未眠:睡不着觉。余花影:映在身上的花朵的影子。遥听:远远地听。辘轳声:辘轳是打井的木制工具,这里指井上汲水的辘轳声。微风:轻轻的风。起:吹动。古井:旧时用石头砌成或泥土夯成的井。 【赏析】 此诗描写夏日傍晚时分,诗人一个人在室外,静静地伫立着,聆听着远处传来的辘轳声,感受着微风吹过
注释: 闲云掠过窗棂,萧瑟的柳絮真是惹人喜爱。拄着拐杖走出家门,在林间听到鸟儿鸣叫。一夜之间秋水涨满池塘,潺潺的流水声响遍四周。鸟羽如毳织成飞鸟,微风中吹拂着我的角巾。独自悠闲地自得其乐,这种情趣又有谁能与我共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季节自然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描绘出一幅秋日山居图。 首句“闲云过窗牖”,描绘出一幅云淡天高、宁静致远的景象
【注释】 弥弥:水名。 叠岭:山峦重叠。 十丈涵霜境:十丈深的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霜。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果自落:果实自然落地。 石古草留青:石头陈旧,草木依然苍翠。 夕归路:傍晚归家的道路。 樵声:砍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以“瓮山”为题,通过对瓮山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瓮山的秀美风光。 首句“弥弥湖水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的关键是“远雨渐入林”“随风吹客衣”“独鸟”等关键字词的理解。第一句“远雨渐入林”,写的是雨势由远及近,渐入林中;第二句“随风吹客衣”,写的是雨随风起,飘洒到身上,打湿了衣服;第三句“殷勤问独鸟”,写的是诗人看到一只孤零零的鸟儿,便上前询问它为何不飞走;第四句“何事宿还飞”
横溪远棹 云起石门山,猿啼皖口树。 隐隐数帆轻,不辨横溪路。 注释: 1. 云起石门山:形容石门山云雾缭绕的景象。 2. 猿啼皖口树:形容皖江口边的树林里传来猿猴的叫声。 3. 隐隐数帆轻:形容远处的几艘船帆在雾气中隐约可见,显得轻柔而轻盈。 4. 不辨横溪路:形容由于云雾缭绕,看不清溪流的路线,难以辨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山水景色的诗。诗人用“云起石门山,猿啼皖口树”两句
【注释】 送人之广陵:送别朋友去扬州。 横楼:即横江楼,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北岸。 万树江中送客舟:江中有许多树木的船。 莫辞醉:不要推辞喝酒。 明朝风雨广陵秋:明天是广陵(今江苏扬州)秋风萧瑟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海色过横楼”起首,点明离别的地点和时间。“遥看”二字,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是在秋天,更表现出诗人对离别时情景的无限感伤。“月照关山”,是说海上明月照耀着关塞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