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谋㬜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技巧的把握。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价值、审美意义等。本题中,“隐囊纱帽燕居时,草阁疏帘对曲池”是全诗第一句,“隐囊纱帽燕居时,草阁疏帘对曲池”描写的是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图景。“燕居”指安居,“隐囊纱帽”是诗人的自况。“燕居”表明了隐居的生活状态
【注释】甲寅: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事:纪事,记叙事物。沙明水碧映郊墟: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地近先人墓下庐:靠近祖先墓地的简陋房屋。“冢”是坟,“先人墓”就是祖先的坟墓。涧冷露蘋香易荐,林喧风木恨难除: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山涧里冷清,野草上露水沾湿了草丛,香气容易散发出来。树林中喧哗,树梢间飘动的风声令人感到惆怅,难以消除心中的痛苦。泣残乌鸟山原静
【注释】 水市沙垆:水边的集市,砂炉(陶器)。 卑栖:指贫居。 荒厨:破旧的厨房。 时登估客船:时常搭乘商船。 香炉云气:指远处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 这是写江村春景。首二句是说,水边的集市、砂炉都更显得偏僻;贫居不用买山钱,只因为这里荒凉,用不着。“卑栖”句意谓:我贫苦无依,只好住在这里。“荒厨”句是说自己已很久没有好好吃过饭了。“行李”句意谓:经常搭乘商船,乘着商船来往
《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 其二》是明代朱谋晋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江边村庄的景色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一曲清江旧草堂,野人原自爱沧浪”:描述了诗人在一片清新的江河旁找到了自己的草堂,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宽阔的江水,象征着自由和开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内心的自由追求。 - 第二句“岂因俸薄轻中垒
【注释】 1. 苔:青苔,一种生长在石头或树根上的苔藓植物。 2. 布叶如钱个个青:指青苔覆盖着石头和树根,像铜钱一样布满了整个地面。 3. 不争要路占闲庭:青苔并不需要争抢重要的道路位置,它们只是占据了一些不太重要的空地,形成了一片片的绿色。 4. 风前印鹤移罡步:当风吹过的时候,青苔上的影子会随着风的变化而移动,就像一只仙鹤在空中飞翔时留下的脚印一样。 5. 雨后留蜗作篆形:雨水过后
诗句释义: 1. "北郭携家野岸东,山猿出槛鹤辞笼。" - 注释:在城外的田野边,我带着家人来到江边的东边。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色。 - 赏析:诗人以“北郭携家野岸东”开篇,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田园风光图,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接着,“山猿出槛鹤辞笼”,通过描绘山猿、鹤等自然生灵自由自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朱门华屋身先避
注释: 郢曲无人和,君操正始音。 郢曲指的是楚国的乐曲,无人和指的是没有人能够和奏出这种高妙的旋律。君操正始音则是指你的音乐正符合正始之音。 阁书闲自较,池墨醉能临。 阁书闲自比较,池墨醉能书写。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一个人在闲暇之余,喜欢自己比较书籍,或者在醉酒之后,也能随意的挥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态近嵇中散,名多李伯禽。 嵇中散指的是嵇康,他是魏晋时期的文人,有才子之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杏花》。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包括关键信息的注释: - 一月烧林发绛英:"一月"指的是春天的开始,也就是正月。"烧林"是指树木被烧毁,这是为了种植新的树木。"绛英"是指红色的花朵。 - 六街初有卖花声:"六街"指的是长安城中的六个主要街道。"卖花声"是指卖花人的叫卖声。 - 黄鹂立亚高枝雨:"黄鹂"是一种黄色羽毛的小鸟。"立亚"是站在那里的意思
注释:二十八星宿中有一颗名为柳的星,象征着离别之情。春天暖风拂过大地,条形的柳枝开始变得柔弱,而寒雨连空使得柳叶逐渐生长。半倚红亭的江北岸,低藏在粉堞的汉南城。绿荫深处春光已晚,吹动着新长出的蝉鸣声四五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杨柳为描写对象。首句写二十八星宿中的柳宿。第二句写春风和细雨对柳树的影响,写出了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第三句写柳树的生长状态,突出柳树的生长速度之快
【注解】 养母:抚养母亲。干禄:谋求做官。湖村:湖边的村庄。笔代耕:以笔代耕,即用文稿代替耕作。经书于口授,孝友在躬行:把经书读熟后口头传授给他人,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开帐烟篱晓,篝灯雪牖明:帐篷里烟雾弥漫清晨,围坐在火塘旁读书到天明。自今邻壁鼠,应怖夜吟声:今后老鼠不再怕我夜里的吟诵之声了。 【赏析】 此诗为送别友人之作。全篇紧扣“送”字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