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玮
荔品 其五 交嘉朱紫烂盈筐,爱吃何如细品尝。要识味全须带露,无疑色好似经霜。破除迁客阴阳火,毂辘词人锦绣肠。日到朗园吟数过,声名为感齿牙香。 注释:交嘉的朱紫烂满了竹筐,喜欢吃荔枝的话,不如细细品尝。要认识荔枝的美味,必须带着露水来尝,没有露水的荔枝,颜色像经过霜打过一样。破除迁客阴阳火,毂辘词人锦绣肠。每天来到朗园吟唱多次,名声传遍四方,人们称它为“齿牙香”。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荔枝的一种赞美
荔品 其三 【注解】:呼来竹里吃时新,果识清香白蜜真:在竹林中呼唤,品尝新鲜的荔枝。 愿得几回饱欲死,尽将百万买堪贫:希望吃上几次,直到吃饱为止。用百万钱购买也不够贫穷的我吃。 初鲜味合江瑶柱,久窨尊倾石冻春:初次尝鲜的时候,与江瑶柱(即鲍鱼)的味道相合;过了很久,再品尝,觉得不如石冻春(一种酒)的滋味。 笑谓居停金玉道,蔡家图谱欠精神:笑着对主人说:你这是把金银玉帛看得太高了
荔品 其八 乐士炎方别有天,不惟百果荔争先。 三收蔗课糖赢米,万顷鱼秧海作田。 蚝柱波皴愁鬼脸,桐城日铸霸王鞭。 五陵游侠皆年少,惯使通番吕宋钱。 注释:乐士炎方别有心,不惟百果荔枝争第一。这里的“乐士”指的是乐于享乐的人,他们喜欢在炎热的地方生活,享受着与众不同的美好生活。炎方指炎热的地方,别有心则表示这种生活方式并非随意而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荔枝是当地的特产,被誉为“人间仙果”
【注释】 1. 攒食争先:比喻人们竞相品尝美食。 2. 评跋(bá):品评评论。 3. 薝卜(pán bù):槟榔树,一种热带植物。 4. 辟人深户:指开在偏僻处的门。 5. 不律:不拘一格,随意。 6. 草木春秋:泛指自然界的草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个讽刺。诗人通过描写荔枝的色、香、味以及人们对它的珍视程度,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首句“攒食争先兴未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概括诗意、赏析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概括内容要点,赏析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 “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守岁”: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以迎接新年到来的习俗(守岁是汉族民间辞旧迎新的活动之一,始于汉代)。“余独远客”:我独自一人远离家乡。“曰余独远客”:意思是说,我独自远离家乡
诗句原文 纤手双鬟拍拍成,佳人催到不呼名。天边鸿雁如相助,调转潇湘又几声。 注释解释: - 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纤细柔美。 - 双鬟:古时候女子的一种头发装饰,用两股头发编织成环形。 - 拍:轻轻拍打的动作表示温柔。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特指杨元章。 - 催:催促,这里指杨元章催促某人做事。 - 不呼名:不呼唤名字,暗示对方身份尊贵,无需特别称呼。 - 天边:形容距离遥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及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比如“荔品 其十”中“荔”字的赏析,“翠微丽瞩此新亭”“醉客”等,“泉通屋脊晴疑雨,月到岩头醉又醒”中的“晴”字,“乱吞丹荔不曾停”中的“乱”字的赏析。 【答案】 译文: 翠绿的山峰美丽地注视着这新建的新亭,醉客们常常倾倒碧玉般的美酒
【注释】 竹枝词:唐代民歌的一种。多描写男女爱情生活。 溪:指小溪,流水潺潺的山间小溪。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常并游。太煞騃:形容它们很可爱。 沙抟龟蟹欺鸡冠:沙上堆成的小堆像龟和蟹的形状。 溜急鱼虾夹蚌胎:水流湍急之处,鱼虾和蚌的卵被夹在石缝中。 【译文】 溪边小溪旁的鸳鸯好俏皮,三五成群地来洗羽毛。 沙滩上堆成的小堆像龟和蟹,把鸡冠儿也压得喘不过气。 急流中水草缠紧鱼虾和蚌的卵
【注释】 南山:这里泛指南方。 梁上燕:古代传说,燕子在梁上筑窝,有喜事时才飞去。后来用“梁上燕”表示传书的使者。 萧郎:这里借指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以景写情、以物喻人的咏物诗。首联两句写景,通过描写南、北山不同的季节景色来烘托出萧郎的思念之情;颔联则写情,诗人通过对梁上燕的巧妙比喻,写出了对萧郎的思念之情。颈联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诗人以梁上燕传书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萧郎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萧斋有客思无涯,雨浸梅根雪压花。 萧斋是书房,有客人在,思绪无边无际;雨水浸泡了梅根,雪花压弯了花朵。 忽记玉山颓未得,美人作意试琵琶。 忽然想起玉山倒塌,未能得到美人;美人故意弹奏琵琶。 赏析: 这首诗通过雨景和梅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杨元章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