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解析】 这是一首送人归乡的诗。“青青原上草”是写景,“鹡鸰飞复鸣”是抒情,“何日南湖上,连床听雨声”是说愿望。诗人在依依惜别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这首诗语言朴素,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情意绵绵、委婉含蓄的佳作。 【答案】 ①《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意思是:绿草青青,小鸟儿也来欢唱。②“鹡鸰”,一种小鸟。③作者用“飞鸣”来表达自己对兄长的思念之情。④“何日南湖上”的意思是
秋日渡泾渭河 茫茫芦雁起汀洲,落木萧森一片秋。 客思满怀无处着,渭泾朝暮为谁流。 注释: 茫茫:形容水面辽阔,无边无际。 芦雁:芦苇中的大雁。 汀洲:小洲。 落木萧森:树叶凋落,草木萧瑟。 客思:客人的思绪。 渭泾:渭河与泾河,都是中国古时的著名河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抒发作者感慨的诗。首句“茫茫芦雁起汀洲”,以“芦雁”起兴,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接着“落木萧森一片秋”
【注释】 ①芜城: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銮舆:皇帝的车驾。 ③傍城飞:萤火虫在夜间飞绕城墙,故云“傍城飞”。 ④赏析:此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夜幕降临后萤火虫飞绕城墙的情景,表达了对国破家亡、自己沦落异地的哀怨之情
春寒 细雨疏风暖尚遥,琴书客邸更萧条。 怪来杨柳眉犹蹙,残雪墙阴未尽消。 注释:春天的寒冷还远没有结束,琴书客馆更加冷清荒凉。奇怪啊,杨柳枝头似乎还带着冬天的愁容;积雪还未融化,残留在墙角。 赏析:诗题一作《春寒》,写初春天气。首句“春寒”二字点出季节,次句“细雨疏风”点明气候。三、四两句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五、六两句写杨柳枝头和墙角的积雪。杨柳是早春的象征,诗人从柳色想到春寒
过莱阳 田横岛外水云长,莱子城边百草芳。 好鸟两山啼不歇,清风一骑到莱阳。 注释: 1. 田横岛:位于中国山东省荣成市境内,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地名,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起义领袖田横的故地。 2. 莱子城:即莱芜城,位于山东省莱芜市,是古代齐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与田横岛相邻。 3. 百草芳:形容草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 4. 好鸟两山啼不歇:指两只鸟儿在两座山上欢快地啼叫个不停。 5.
春夜 夜深庭院寂无声,宝鸭香消烛影斜。 倚栏尽兴眠不得,几枝寒月浸梨花。 注释: - 夜深庭院寂无声:夜晚已经很深了,庭院里非常宁静,没有一点声响。 - 宝鸭香消烛影斜:宝鸭香已经消散了,蜡烛的影子也变得倾斜了。 - 倚遍栏干眠未得:我倚着栏杆,想要入睡,但是未能如愿。 - 几枝寒月浸梨花:有几枝清冷的月亮倒映在梨花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景色的诗。首句“夜深庭院寂无声”
【注释】 闻砧并蟋蟀:听到捣衣的声音和蟋蟀的叫声。 清夜萧条玉漏沉,谁家月下捣寒砧。——清冷的夜晚,寂静无声,只有玉漏(计时器)在滴答作响。是谁家的妇女,在月光下捣着寒砧,发出阵阵声音? 数声到枕心应碎,况复阶前蟋蟀吟。——那几声断断续续的敲击声传入耳中,使人心神不宁,心如刀割,甚至于听到蟋蟀的叫声都难以入睡。 【赏析】 《闻砧》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意境”“理解情感”等,然后根据各个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分析。“晓渡孤山 其二”,这是全诗的首句。诗人清晨渡江来到孤山之巅,放眼远望,只见峰峦突兀、水流潺湲、绿树重重、山路弯弯。这四句是写景,但景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诗人的情怀相联系。孤山之巅,可以俯瞰西湖全景,也可以远眺钱塘江口。站在这样的高处
【注释】 峡口:峡谷口。猿啼:猿猴的叫声。月影残:月光映在树梢上,只照到一半。满林风露怯衣单:满树林里风吹着露水,使人感到冷,衣服都有点单薄了。平明:天亮的时候。奇峰:奇特、奇异的山峰。马上看:马背上观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早晨渡溪时所见的景象。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清晨从峡谷口出发,一路上猿声阵阵,月光斜射在树上,只照到一半;接着又写到满林风露,令人寒气逼人,衣服单薄,这既是写景
【注释】 ①莒州:古地名,今山东莒南县。②含风:犹言带风。③平原万顷:指田野广阔无边。④暗桑麻:指桑田、麻田。⑤数声:几声。布谷鸟:又名“杜鹃”、“布谷儿”。⑥灯火前村:指农家炊烟升起的村庄。⑦有几家:有的有几家人。⑧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写春景和农村景色。第一句是说,荷花荷叶在微风中半开半合,好像花苞含着风。第二句是写田野辽阔,看不见边。第三句是写春雨洒遍了田野。第四句是写农家点上了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