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答案】 译文:夜晚在府衙里静坐听到邻家传来的捣衣声。明月照映着高大的城墙,庭院里寂静而清凉。是谁在捣衣呢?那砧杵声忽地触动了我对故乡的情感。“砧”是一种石制或木制的捣衣用具
【注释】 游感山寺:游览感山寺。 水绕山围紫翠堆,梵宫高倚白云隈。平阶新笋参差出,空涧幽花次第开。万壑松声风递过,满溪云气雨将来。惟存甘露荒亭在,寂莫年年长绿苔。 【译文】 寺庙周围的山环抱着湖水,山上的青草郁郁葱葱,一片紫翠。寺庙高大地矗立在白云之中,像一座巍峨的宫殿。台阶上的小树参差不齐,从空荡的山谷中传来阵阵松涛声。溪水潺潺,云朵飘动,雨水来临,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注解】 “断”:山与山之间的空隙;“通”:水从一处流向另一处。 “霁天秋色远”:晴朗的天空中秋天的景色显得很远很远。 “楚塞度征鸿”:楚地的边塞,飞过征人的鸿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齐鲁一带秋季景象的绝句,诗中写齐鲁两山隔断南北,徐淮一水连接东西,天气晴朗时远处的秋色显得特别遥远,飞越过楚地边塞的鸿雁也显得特别遥远。 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格调苍凉沉痛。前两句描绘齐鲁两地的自然风貌。齐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语言符号的含义来筛选并加以组合。考生答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词,抓住题干中“赏析”二字的提示,结合注释,分析每句诗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然后进行概括。 首先来看第一联:“曾骑五花马,山水恣遨游。”意思是:曾经有一匹五花大(毛色)的马,我纵情在山间水边驰骋游玩
【注释】 开河夜行:即《开河行》。 暝(míng):傍晚。 秋声:秋天的虫鸣。 浦树:水边的树木。 船头:船的前部。 闻犬吠:听到狗的叫声。 【译文】 日落时分,烟雾笼罩水面,天色渐渐昏暗;秋风在水边树林中发出沙沙声响。 我坐在船上,忽然听到船头有狗叫的声音,知道近了,是知己的人来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乘船沿黄河而下时,途中所遇到的情景。前两句写日落烟水,天色渐暝;后两句写风声、犬吠
【注释】 暝:傍晚。河西:指河西走廊,这里泛指边远的地方。 译文译文: 傍晚时分,夕阳西沉,天边的余晖渐渐隐去;倦鸟投林而栖,鸣声渐息。谁家女子在捣练,惊动了过河的行人;行人因惊扰,急忙赶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是一幅黄昏图,描绘日暮天阴、残阳欲坠的景象。后两句写捣练女子的倩影,使这幅画增添了生动之笔。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构思新颖,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释义: 良店即事 寺隐藏在乔树林的顶端,渡口横在古旧的渡头。 柳树间成双的鸳鸯相依,飞下河滩芦苇洲。 注释: 1.良店:指旅店。 2.乔林杪:指高耸入云的树木顶部。 3.舟横:船横在渡口。 4.双属玉:指鸳鸯成对。 5.荻芦洲:指水边芦苇丛生的沙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本题是一道古诗文阅读的题目,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原诗,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然后进行解释和概括。
夜宿新安 秋高气清露微凉,三老吹箫弄明月 译文: 夜晚在新安停留, 秋日的夜空清澈明朗,露珠落下带来一丝凉意。 三位老者还未入眠,正在吹箫赏月。 注释: 夜宿新安 - 在秋季夜晚在新安停留或过夜。 秋高夜气清 - 形容秋天夜晚的天空非常高,空气清新。 露下凉风发 - 露水滴落下来,带来一丝丝凉意。 三老应未眠 - 三位老人还没有入睡。 吹箫弄明月 - 三位老人吹着箫声
【注释】 直河:地名,在今陕西。李大参:指李师道,当时为御史中丞。自陝来:从陕西来到直河。浐水:灞水上流的一条支流,汉长安城内名池。浔:水边。间关:音jiàng,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十馀年:指作者与李师道分别已过十多年。白首:白色的头发,指年老。 【赏析】 《送李御史赴镇》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御史”是指御史大夫,相当于宰相,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御史台长官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