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两山断,徐淮一水通。
霁天秋色远,楚塞度征鸿。

【注解】

“断”:山与山之间的空隙;“通”:水从一处流向另一处。

“霁天秋色远”:晴朗的天空中秋天的景色显得很远很远。

“楚塞度征鸿”:楚地的边塞,飞过征人的鸿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齐鲁一带秋季景象的绝句,诗中写齐鲁两山隔断南北,徐淮一水连接东西,天气晴朗时远处的秋色显得特别遥远,飞越过楚地边塞的鸿雁也显得特别遥远。

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格调苍凉沉痛。前两句描绘齐鲁两地的自然风貌。齐鲁,泛指今山东一带,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山峦重叠、道路崎岖。“断”,山与山之间的空隙。“通”,水从一处流向另一处。“徐淮一水通”的意思是说,徐河和淮河之间有一条大河,将齐鲁分隔开来。这一条大河就是泗水,它从南方流入北方,沟通了南北的水路。

中间两句写景,境界开阔。“霁天秋色远”,晴空万里,秋气萧瑟,视野中的秋色显得格外遥远。这一句是说,当天空放晴时,远远望去,那无边无际的秋色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际的尽头。“楚塞度征鸿”是说,在楚塞之地,有一群鸿雁正飞越着辽阔的原野,向远方迁徙而去。“楚塞”,指楚国一带的边境地区。“征鸿”,即南飞的大雁,古人常以“征鸿”来比喻远去的人或事物。

最后两句抒发情感。“断”“通”二字用得极妙,把齐鲁山水的特点和徐淮水路的形势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气势和力量感。这一句是说,在这样雄伟壮丽的背景上,诗人不禁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但是,由于战乱不断,山河破碎,国力衰微,使得自己不能像那些南飞的大雁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首诗通过壮阔的景物描写,抒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