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杭汳隔风尘,四见南朝凤历新。
战士淮襄悲割土,残民河洛望颁春。
淹留岁月周家统,牢落乾坤夏正寅。
莫说当年郊祀地,吴山烟草更愁人。

【注释】嘉定:今属上海市。杭汳:水名,源出浙江桐庐县,流入海。风尘:指战乱。南朝凤历:指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后至宋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北伐前的南宋历法。淮襄:淮水和襄阳一带。割土:分崩离析之地。河洛:黄河中下游地区。颁春:宣布春季到来。淹留:久留。周家统:指宋朝统治。牢落:凋零。乾坤:天地之间。郊祀地:祭祀土地之神。郊,古代称帝王祭天地、宗庙、社稷为郊。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嘉定元年(1219)在临安时作的《题氏上人》中的一首绝句,写诗人对南渡后历法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中间两联用典,最后两句点明题意,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

首联“一从杭汳隔风尘,四见南朝凤历新”,起笔突兀,先写自己自南渡以来的经历。“杭汳”,即杭州,古称吴兴,是当时的行都。“风尘”指动乱。“四见”,四次看到。这两句说自从被元兵所逼,流离转徙,远离了家乡,如今又见到南宋的年号,不禁感慨万分。

颔联“战士淮襄悲割土,残民河洛望颁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事。“淮襄”,淮水与襄阳一带,泛指淮河流域及湖北地区。“河洛”,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鲁成公五年(公元前605年),郑庄公在泓水之战中打败了宋军,宋文公请求借道曹、卫以伐郑,郑庄公不许。十年以后,楚庄王灭陈而伐郑,围郑城,郑文公投降,遂迁都到河南洛阳。“割土”指国土沦陷,“颁春”指春天降临,这里暗喻南宋王朝收复失地。这两句说:我亲眼目睹了中原地区被元兵蹂躏的惨状;我盼望着南宋朝廷能像当年那样,发布春令,恢复中原。

颈联“淹留岁月周家统,牢落乾坤夏正寅”,承上启下。“淹留”,滞留、居留。“周家统”,指南宋政权。“牢落”形容草木凋落的样子,也比喻政治衰败的局面。“乾坤”,天地。“夏正寅”,指孟春正月,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又称春节。这两句说:我在南宋已经住了许多年了,但政治形势却越来越糟;我盼望着春天来临,大地复苏,希望南宋政权早日光复。

尾联“莫说当年郊祀地,吴山烟草更愁人。”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郊祀地”即祭地神的地方,“吴山”指南宋都城临安附近的山。“吴山烟草更愁人”,意思是说在吴山一带,到处可见一片荒凉的景象,令人忧愁。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情绪。

这首诗虽然只是作者对南宋当时政局的感叹,但由于它写得沉郁顿挫,感情真挚,所以读来令人感伤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