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阳
石门山行 石门倚天千仞青,花源崖夹春冥冥。 芝墙瑶洞杳莫测,羽衣金节藏仙灵。 仙人乘鸾从此去,石扉千年永不扃。 上有五城之绛阙,雨旸祈报称明馨。 我来窥门入不得,遥寻石磴迂游軿。 须臾到得洞天上,拜谒虚皇礼列星。 万丈铁崖无尺土,溜泉直落声丁丁。 清冥下视不见底,白昼倏忽生雷霆。 绿潭翠壑有龙卧,岩房石室穿鼯鼪。 白鹇紫燕自娇好,奇花秀木何𡞲婷。 天生石槽酿碧水,盥沐静者谈黄庭。 援藟扪萝兴未极
【注释】 ①石门:即石门山。在今湖南省湘乡县西南,相传为黄帝所居。 ②天:指石门山上的石门峰,高千仞。 ③花源岩:在石门山上,相传有花源洞。岩,岩石。 ④芝墙:灵芝环绕的墙壁。瑶洞:美玉砌成的洞府。杳莫测:深奥难测。 ⑤羽衣金节:仙人的服饰和仪仗。藏仙灵:隐藏的神仙。 ⑥仙人:指传说中的仙人王乔。乘鸾:乘鸾车,传说中仙人所乘之车。从此去:从此离去。 ⑦石屏:石屏风,即石门山。 ⑧五城
【注释】 ①感通:佛教语。“感通”为梵语,意为心与心的感应,指心灵相通。“感通寺”指寺庙。 ②“渺渺寒山独自游”句,意思是:在茫茫的秋色中,我独自漫步在寂静的寒山之中。“渺渺”指渺远。 ③松云:松树和白云。这里比喻寺庙周围的风景。 ④青云白:指苍松翠竹。“留”指留连。这两句说:苍松翠竹之间,白云缭绕之中,松林青竹与我相伴相留。 ⑤长□(qiú xiáng):即长笛。“□”指笛声悠扬。 ⑥吟
诗句翻译:我乘兴前往名山拜访,在榆河岸边发船。 译文注释:乘兴访名山,发棹榆河涘。兰舠(lian chuān)乱碧波,跃浪看鳣鲔(zhān wěi)。兔目青官槐,已到东山趾。舍舟理轻策,马足随云起。长薄带斜阳,夭乔郁如绮。岑岫相盘旋,岩壑互填委。石气何凄凄,冷艳纷红紫。既历九重岩,亦饮曹溪水。突见华首门,下拜斯为美。古松千尺强,马远画中似。老桧如建纛,半被雷烧死。排空罗汉壁,嵌洞援藤藟
《冬夜》 漫漫冬夜长,荧荧孤烛光。 山人自无寐,况栖修竹房。 修竹夜淅沥,萧洒吟寒螀。 朗月照户庭,鸣泉归故塘。 别叶弃寒风,馀芳委严霜。 东壁正中昏,振衣起徬徨。 徬徨岂有他,望道吁升堂。 悠悠岁云暮,遐哉犹面墙。 寸阴与弹指,久近不可量。 千古在须臾,安得不悲伤。 译文: 漫漫的寒冬夜晚漫长,只有孤单的火光。山中的隐士自然无法入睡,何况是居住在清幽的竹林之中。竹子在夜里发出淅沥的声音
兰津江水迥无涯,万里云横不见家。 注释:兰津江水流得遥远无边无际,万里之外云雾缭绕,看不见家乡的踪影。 译文:兰津江水流动得广阔无边,远方云雾重重遮住了视线,看不到家乡的景象。 赏析:诗人在旅途中远望家乡时,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兰津江水流动的广阔和远处的云雾,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兰津江水迥无涯,万里云横不见家。 病里偶然舒倦眼,满山开遍野桃花。
石门倚天千仞青,花源岩夹春冥冥。 芝墙瑶洞杳莫测,羽衣金节藏仙灵。 仙人乘鸾从此去,石屏千年永不扃。 上有五城之绛阙,雨旸祈报称明馨。 我来窥门入不得,遥寻石磴迂游軿。 须臾得到洞天上,拜谒虚皇礼列星。 万丈铁岩无尺土,溜泉直落声丁丁。 青冥下视不见底,白昼倏忽生雷霆。 绿潭翠壑有龙卧,岩房石室穿鼯鼪。 白鹇紫燕自娇好,奇花秀木何𡞲婷。 天生石槽酿碧水,盥沐静者谭黄庭。 援藟扪萝兴未极
乘兴访名山,发棹榆河涘。 兰舠乱碧波,跃浪看鳣鲔。 兔目青官槐,已到东山趾。 舍舟理轻策,马足随云起。 长薄带斜阳,夭乔郁如绮。 岑岫相盘旋,岩壑互填委。 石气何凄凄,冷艳纷红紫。 既历九重岩,亦饮曹溪水。 突见华首门,下拜斯为美。 古松千尺强,马远画中似。 老桧如建纛,半被雷烧死。 排空罗汉壁,嵌洞援藤藟。 杨黼栖真处,岩倾不可履。 直北豹林幽,中有隐君子。 九鼓石如铁,陨星何代始。
李元阳,明代诗人,号中溪,别号逸民,大理府太和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理学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厚的理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李元阳自幼沉默寡言,却聪明过人,勤读诗书,对文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尤好文史。李元阳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涉及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其中,《渡兰沧江》、《感通寺》和《同诸人渡榆水上鸡足山顶》等作品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