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仪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眠竹径”:睡在竹林中的路上。竹径,指小路上长满了竹子。 “疏疏:稀疏、不密集的样子。竹几竿,指路旁有几株竹子。 “披拂:轻轻飘动的样子。琅玕,美玉的美称。这句是形容春风轻拂着路旁的竹林,使竹子摇曳多姿。 “日长试展湘纹卧,一枕苍云入梦寒”:阳光渐渐升高
【注释】 山中酒熟:指诗人自己酿制的菊花酒。山中:山居。松花酒:松花酿酒,是晋代王隐所创,以松枝烧灰酿成。菊期:指九月的重阳节。 野老门开对石矶:野人开门,面对石矶,即对着江上的石头矶(地名)。矶上多生苔藓。“野老”指诗人自谓。 便唤邻翁相对饮,一帘疏雨看霏霏:便呼唤邻居老人一起喝这菊花酒,一边看细雨如霏霏般飘洒在帘子上。 【赏析】 此诗为作者山居作客时所作。诗人借重阳节赏菊之机
注释:画中的竹子,被琼花冻勒的苍龙般的龙骨,法水低淋的彩凤翎。英皇(舜帝)愁绝无语,对着九疑山的峰峦,只见一片青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画中竹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琼花冻勒苍龙骨”、“法水低淋彩凤翎”,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美感,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诗人通过对英皇(舜帝)的描写
春阴 十日春无一日晴,玉阶芳草傍愁生。 筚门静掩飞红乱,听尽流莺自在声。 注释:十天的春天没有一天是晴朗的,玉阶上的芳草旁边让人感到忧愁。简陋的门扉静静地关上了,飘落的花瓣乱纷纷地飞舞着。我仔细倾听着那流莺自在的鸣叫。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春阴天气、花草凋零、飞花落叶等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流逝
【注释】: 送王典史。王典史即王弘范,唐时人。天边驿站的道路低垂到树梢,篷底传来了雁南飞的叫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你即将离去,让我记住西风送你远行的地方,那离离的蘅草与杜若满布芳洲,我伫立岸边,目送你远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别情的诗篇。全诗意脉贯通,浑然一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云边驿路”。是说天边的驿站道路。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苍凉凄迷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注释】: 1、青郊:指郊外,泛指乡村。牧归:放牧归来。 2、庶草:众多野草。敷荣:生长繁茂。 3、墟:村庄。 4、升平:太平。 5、清时:清明时节。 6、牛角:牛角的装饰物。 7、何心:何必放在心上。 8、挂汉书:挂在牛角上,用来驱赶牛只。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牧归为题,描写了一幅夕阳牧归图,抒发了自己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首句写景:“庶草敷荣翠满墟”,描绘了乡村的景色
注释:春雨过后,陇头水生。每个人都驱牛在田间耕种。和平并不存在于笙歌之中,只听前村打稻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首句“濯陇雨晴春水生”,描绘了春雨过后,陇头水生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接着两句“人人驱犊陇头耕。太平不在笙歌里” ,描述了人们在陇头耕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尾句“只听前村打稻声”。则以一声打稻声结束全诗,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诗句释义】 1. 功名乐少年:功名即功业、名声,少年指年轻时。意指年轻时就追求功名,是快乐的事情。 2. 栖迟淹老丑:栖迟意为栖息休息,淹老丑陋指衰老而丑陋。表示年老时仍不放弃功名。 3. 世事难重陈:世事指世间事务、世事沧桑。重陈意为重新提及、再次讲述。表示世间的事务复杂多变,难以一一陈述。 4. 且饮杯中酒:且意为暂且、暂时。杯中酒指饮酒。表示暂且享受这杯酒中的欢乐。 5. 灯前快意漫高歌
注释: 乡人不识识乡音,想要问候却先流下了泪水。 难道是不了解女儿的娇态,在天涯沦落的孤客容易感到伤心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扬州偶遇家乡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诗的前两句“乡人不识识乡音,欲问先看泪满襟。”描绘了诗人与家乡人相遇的情景。乡人虽然不认识作者,但一见到作者就忍不住落泪,这可能是因为作者身上流露出的乡音触动了他们的情感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留春无计奈春何: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无能为力。"无计"指的是没有好办法,无法留住春天;"春何"则反问春天为何如此短暂。整体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 满地莺声绿树多:描绘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莺鸟在树上啼鸣,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活力。绿色植物的丰富色彩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3. 痴蝶纷纷少情思:形容蝴蝶飞舞时显得有些盲目而缺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