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瓒
注释:角里四季山茶是角里先生亲手种植的。 在空山中思念隐士,名贵的花属于僧人家。 独自挺拔千年的树木,常年盛开四季的花朵。 乱悬的藜杖映照着火把,清映的鹤头砂照出霞光。 落日的春波渺茫无边,重重地散开五彩的霞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角里先生亲手种植的山茶树的美丽景色,以及他在空山中思念隐士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山茶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
游元阳洞 朝云渐归山,松风昼凄𦂳。重峦散晴晖,皎日丽阡畛。 瞩岭目俱遥,寻岩步方窘。 一山别作阿,乱石聚成困。 径穿斧斤馀,崖覆松萝尽。 危蹬曲缘涧,近坡平中准。 洞启石谽谺,风高树凌舛。 僧舍密缀蜂,樵柯露栖隼。 居人茂花竹,过客甘蔬笋。 回思廿载前,此地名迹泯。 七日凿混沌,一朝见玄牝。 境辟地孕灵,气开人示朕。 幽梦屡相关,孤筇自兹引。 为诵郗生言,无贻谢公哂。 注释: 1. 朝云渐归山
【注释】 1. 梅花(梅):一种花卉,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2. 亭亭:耸立的样子。3. 交加:交错、重重叠叠。4. 月痕:月光在水面上留下的斑驳影子。5. 风信:指春风的讯息。6. 幽意:指含蓄的诗意。7. 春草岸:春天生长的草地。8. 午蜂衙:中午蜜蜂的嗡嗡声。9. 对浦沙:站在沙滩上面对流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的高洁品格和不畏严寒的傲雪凌霜的本性为题材
我们来解读一下题目中的诗句: 1. 荷衣芰制旧丰神,束带簪冠自主宾。 - “荷衣”和“芰制”都是指古代的服装,荷叶和菱角叶制的衣裳,这里指的是诗人穿着这样的衣物。 - “旧丰神”意味着这些服饰曾经具有丰神,即风采、气质。 - “束带簪冠”是古代的礼仪,束带表示整理仪容,簪冠则是指戴好帽子。 - “自主宾”说明诗人在宴会上可以自处,不受他人干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2. 剩有丹青称独步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原诗: 山中雨行夜宿民家 好鸟知农候,嘤嘤灌木间。 荒村无堠馆,樵斧出柴关。 雨暗车前路,云埋屋后山。 虚疑檐溜急,溪水夜潺潺。 译文: 在山上行走时遇到了下雨,晚上就在村民的家里住宿。 好鸟儿知道是农忙时节到了,在灌木丛中欢快地鸣叫。 荒废的村子里没有瞭望所或驿站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 自东山放舟西,山行岩影时时见。 注释:从东山乘船出发向西航行。 赏析:首句交代了诗的时空背景,从东山出发向东航行。"放舟"二字写出了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态。第二句写船在山水间行进。第三句进一步描绘船行的动态。第四句描写所见景色。第五、六两句写船行所见。 - 洞庭春色摇烟空,两山如带断复通。 注释:洞庭湖春天时烟雾缭绕
游石门山 晨起行走在青田的道上,百里之内都是苍翠的山峦。 天边的石门洞像一扇巨大的门,横跨着七十二个湍急的滩流。 瀑布挂在峭壁上,使人心胸开阔,也让人感到愉悦。 高声吟咏谢灵运的诗,敞开衣襟任凭潺潺溪水轻抚。 悠闲地思念着千古以来,夕阳下不知归途。 注释: 1. 晓行青田道:早上出发前往青田的路。 2. 百里皆苍山:一百里内都是苍翠的山。 3. 天开石门洞:天边仿佛有一道巨大的石门洞开。 4.
宿海会庵山楼, 庵在石梁之右。 一雨千峰夕, 藤龛对佛灯。 瀑流侵颊冷, 山翠入楼层。 地似依空界, 僧多悟上乘。 中宵清不寐, 迟晓欲重登
春夜篇 即看花柳秋复春,那得容颜故复新。 锦衾剩有双飞燕,明镜惟馀一尺尘。 为问春流几时歇,为问春辉几时缺。 今宵才是可怜宵,此夜应名可怜月。 注释解释: 1. 即看花柳秋复春:春天的景色在秋天再次出现。 2. 那得容颜故复新:如何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容颜。 3. 锦衾剩有双飞燕:锦被上还有一对飞翔的燕子。 4. 明镜惟馀一尺尘:明亮的镜子上只有一尺厚的灰尘。 5. 为问春流几时歇
诗句解析 1 有女篇:这是一首表达赞美女性贞洁的诗。 2. 有女幽且贞:形容女性品德高洁,内心深藏而不外露。 3. 矢志励高洁:坚定地立志追求高尚的品质。 4. 廿载处闲房:二十年来,她一直住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 5. 清标皎霜雪:她的品格如同纯洁的霜雪,清澈透明。 6. 众女莫敢讥:其他女性不敢批评或嘲笑她。 7. 芳名一何烈:她的名字是如此美好和响亮。 8. 自信铁石心:她对自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