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诗句释义 1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描述天空辽阔,西风吹动大地,成千上万的大雁从空中飞过的场景。 2.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早上离开榆关(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傍晚进入楚国的江边,四周都是烟雾和细雨。 3.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随着流水带走花朵,它们已经变得遥远,但到处都是黄色的芦苇和飘舞的柳絮。 4.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在思念之情最难以忍受的地方
玉漏迟·初夏 海榴花似火,看看又见,麦秋时候。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翠沼风漪未定,看叶底、明珠圆溜。苔径黝,虾须挂处,有人消瘦。 缅想那日欢娱,是鸿雁来初,芙蓉开后,蔓草青芜,但觉暗愁依旧。欲把相思寄与,雾烟惨、不堪回首。凝望久,寒鸦自啼疏柳 注释: 1. 海榴花(海石榴):海石榴是一种热带植物,花呈红色,果实可食。 2. 看看又见:形容时间短暂,转眼之间又到了某个地方或看到了某种景象。 3.
向空阶絮语,不知何处,愁人偏切。金井银床,一夜碎啼明月。怪杀天涯荡子,禁得过、凉天时节。声暗咽。暮灯初起,晓钟才歇。 注释:向空阶上絮絮私语,不知它从何处而来,令人愁绪满怀的人偏偏会如此。金井旁的银色床榻,一夜被蟋蟀的叫声打碎了明亮的月光。这真是让人惊奇,因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怎么能忍受得了这般凄凉的夜晚呢?蟋蟀在枕边鸣叫,仿佛来自遥远的关山,片晌之间又让主人感到凄凉无比,以至于惊回了蝴蝶
玉漏迟 · 通宵 夜来人醉也,今宵灯月,恍然畴昔。云洗天空,三匝灯金月璧。香飘越女吴姬,弄春声、秦箫楚笛。闹穰穰、玉宇尘飞,瑶阶人集。 更忘眠怜夜饮,醉月影西沉,漏声残滴。月色灯辉,百岁几番同得。一度春光过了,增一遍、消磨堪惜。况明朝,风景又非今夕。 注释 1. 玉漏迟:词牌名。 2. 通宵:整夜。 3. 夜来:昨夜。 4. 今宵:今夜。 5. 云洗:比喻月光明亮如洗。 6. 三匝:三次循环。
玉漏迟 送费同知考满之京 螺川清彻底。地灵人杰,俗敦廉耻。阖郡民家,十有九家诗礼。幸得循良二守,共抚字、政平讼理。多少贫穷感戴章,逢称美倏。 忽乐及瓜期,看课最天官,上闻丹扆。不次超迁,位联六卿班里。此际同寅北望,比别个倍增欢喜。端的是。人生似公有几。 注释: - 【螺川】:指代某个地名或地点。 - 【清彻底】:形容环境非常干净整洁。 - 【地灵人杰】:土地肥沃,人们聪明。 - 【俗敦廉耻】
【注释】 水风萍末起:水风,即江水。萍末,浮萍的尖端。起,生发。 三庚乍退,新凉堪喜:三庚,指立秋之后第三个庚日。退,停止的意思。新凉,凉爽的天气。堪喜,值得高兴。 玩竹吟翁:欣赏竹林、吟诵诗篇的老人。 此日瑞呈弧矢:这一天有吉祥的事发生。“呈”,出现,降临。“弧”指弓。古人认为天上有星象预示人间吉凶,弧是星宿名之一。“矢”指箭。 阿母亲来庆寿:母亲来到寿堂庆祝寿诞。 赐玉液、清香滑美
玉漏迟 · 元宵奉陈静斋宪长 今宵春正好,卷帘无那,客中情绪。连日眉梢,暂放片时还聚。薄宦辞家几许,叹骨肉、水萍风絮。留不住。纷纷客泪,两行如澍。 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栾,烧灯时序。明月依人,空照一樽清醑。深谢东君慰我,喜投赠、玉堂佳句。高唱处。乳鸦乱翻庭树。 注释: 1. 玉漏迟:词牌名。 2.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为上元节、灯节等。 3. 陈静斋:作者的朋友。 4. 宪长
【诗句解读】 - 玉漏迟:指一种古代计时的漏壶,通常在晚上使用以计算时间。 - 和人中秋韵:即应友人之请,作诗一首庆祝中秋佳节。 - 桂香浮绿酒:桂花的香气与美酒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 持杯邀月:手持酒杯邀请明亮的月亮,表达对中秋节夜晚的美好期待。 - 欲写秋光,钝笔近来如帚:想要描绘秋天的景象,却发现笔力不济,如同一把扫帚。 - 空对珠宫贝阙,恍夜色、明于晴昼
诗句解析 1 玉漏迟 春日有怀: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玉漏迟"是一种古代的时间计量工具,常用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而"春日有怀"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时所感受到的情感。 2. 病怀因酒恼:这里的“病怀”可能指的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不适或忧郁的心情,而“因酒恼”则说明了饮酒对于缓解这种心情的作用。 3. 依稀梦里,吴娃娇小:梦中的景象与现实相比显得模糊不清
浙江江路杳。苍茫自叹,南飞鸟鸟。 注释:《玉漏迟》词的上片写别后思乡之情。“浙江”即指浙江路。“杳”意为渺远难寻。“苍茫”是说作者心情的迷惘和惆怅。“故国回头,梦里青山吟绕。”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回首”表示回忆过去,“梦绕青山”则形容山峦在梦中回旋。 手把一麾南去,道不比、八州常调。君莫笑。 注释:这两句表明作者决定离开南方,不再做官,与以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