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
赠郑璧润钱唐训导 圣主崇文教,儒官简俊才。 日边鸣铎去,秋尽讲帷开。 化雨舒桃李,光风被草莱。 题诗思令弟,凭雁寄金台。 注释 - 圣主崇文教:意为皇帝重视文化教育。 - 儒官简俊才:意为儒者选拔了有才能的人才。 - 日边鸣铎去:意为在太阳落山时,鸣响的铎声宣告着官员们离去。 - 秋尽讲帷开:意为秋天结束时,讲堂的门打开了。 - 化雨舒桃李:形容雨水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茂盛,比喻恩惠广施。
春日山中寄怀岳季方兼柬潘源之金本清 一榻高悬阅岁时,东风还有故人期。小桃原野春风早,幽竹门墙夜月迟。 道在只甘颜子乐,时平肯作贾生悲。云山翠合衡茅近,日暮犹闻歌紫芝。 注释: 1. 一榻高悬阅岁时,东风还有故人期。小桃原野春风早,幽竹门墙夜月迟。 2. 道在只甘颜子乐,时平肯作贾生悲。云山翠合衡茅近,日暮犹闻歌紫芝。 3. 【一榻】指一张床,这里代指自己的住所【高悬】悬挂,悬挂在高处 4.
【注释】 为同邑李生作:为同县人李生所作。 缘:沿着。 清:清闲。 浓淡:指色彩的明暗深浅。 树色有无间:指树木颜色浓淡不一,有的地方绿得深,有的地方浅。 扫石:扫开石头。 延僧:邀请僧人。 开笼:打开笼子里的鹤让它们出来。 弭节:放慢马鞭,表示要停下来的意思。 跻攀:攀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友人李生家中游览山中胜境,观赏了云崖、松林、溪水和山光等自然景观,最后又来到朋友家中
【诗句解释】 经训堂:一个书房的名字。 一亩栖云静不哗,日依铅椠(piān chěn)作生涯。 一亩:指一亩大的面积。古代用“亩”来计土地面积。 栖云:栖息在云雾之上。比喻隐居或退隐。 静不哇(wā):安静而不喧闹。哗:喧闹。 日依:每天。 铅椠(pián qiàn):指砚台和笔。铅是砚台的原材料,椠即石,用来研磨墨汁。 作生涯:作为生活的方式或内容。 澜翻学海频移棹(zhào)
诗句解释与赏析: 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 - 注释:观看您画中描绘的秋天景色,其意境深远无边。 - 赏析:通过观察画作中的秋天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无尽遐想和情感。 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 - 注释:水面辽阔天空湛蓝,稀疏的树林下霞光映照出一片红色。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江景,水面宽阔,天空清澈,树林疏落,而霞光则增添了一抹暖色,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注释】: 1. 昭君曲二首其一:指王昭君出塞的典故。 2. 含情辞汉宫:含情指王昭君含着对故国的深情,辞汉宫即告别汉宫。3. 天万里:天之遥,形容路途遥远,一去就是万里之外了。4. 欲写琵琶词:琵琶,古代乐器,这里指弹拨乐器。5. 无由:没有方法或手段。6. 献天子:献给皇帝,这里指献给汉朝的皇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题中的“昭君曲”指代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名嫱,字昭仪
【注释】 五华寺:位于云南昆明,为唐宋时期名胜。旷怡楼,为五华寺建筑之一。萧然景象幽:荒凉冷落的景致。 因上:于是登上。丹丘: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赏析: 《登五华寺旷怡楼》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在登临滇城北边的五华寺旷怡楼时,所见所感。首联写进入滇城北边后,看到的荒凉冷落的景象;颔联写登上旷怡楼后,看到的景象;颈联写雨后千山色的变化;尾联则由登楼所见之景,引出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诗人在黄鹤楼题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黄鹤楼景色的赞美以及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一句“黄鹤高楼迹已芜”,描述了黄鹤楼的旧貌。黄鹤楼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地方,但现在却荒废无人打理,这让人感到惋惜。 第二句“谁传景象入斯图”,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向往。他希望有人能把黄鹤楼的景象带入他的诗中,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个美景。 第三句“仙人一去世莫识”,描绘了黄鹤楼上的仙境。仙人已经离去
樱桃、郁李之间山茶开,二月西行饱看花。 樱桃和郁李都是春天常见的水果类植物,而山茶花在春季开花,是诗人旅途中所见的美景。他看到满树的花盛开,心情愉悦,便驻足欣赏。 雨暗鼠场孤客馆,烟横猪洞几人家。 雨中的鼠场显得有些阴暗,而孤零零的客栈也显得凄凉;烟雾弥漫的猪洞中有几户人家。这里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建筑来表达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 路盘谷口泥偏滑,城绕山头堞尽斜。 山路曲折,路面不平,泥泞不堪
《滦州道中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陈政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基础释义: - “山径崎岖路转赊”:形容山路陡峭曲折,道路遥远且难以辨认。 - “隔林时见野人家”:在树林里有时可以见到简陋的农家。 - “风光信与天南别”:这里的风光似乎与南方的完全不同。 - “三月溪桃未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