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北留寺: - 地点:“北留”可能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但具体地名不详。这里可能是对一个寺庙或景点的泛称。“寺”指的是佛教的修行之地。 - 氛围与心境:此句表达了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意境,给人一种平和而悠远的感觉。 - 注释:无。 - 赏析:诗人选择在北留寺停留,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给他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或者是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吸引了他。 2.
秋日草桥作 白屋村村度,青帘面面迎。 野溪残雨入,侧树早阴生。 梨枣过桥色,鸡豚近市声。 未论丘与壑,出郭已多情。 注释: 秋日草桥作:在秋季的某个日子里,作者来到一座小桥上作诗。 白屋村村度:村子里的白屋一间连着一间。 青帘面面迎:每家都有一面青色的帘子迎接客人。 野溪残雨入,侧树早阴生:野外的小溪上还残留着残雨,树木在清晨时已经泛起了淡淡的阴影。 梨枣过桥色,鸡豚近市声:梨枣的色泽鲜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每句的释义: 1. "问病过邻舍,乘闲葺旧篱" —— 在邻居那里打听病情后,我趁着闲暇时间修缮了旧有的篱笆。 - "问病":询问邻居的健康状况。 - "过邻舍":指的是拜访邻居。 - "葺":修补、修缮。 - "旧篱":指的是之前已经存在但需要修补的篱笆。 2. "牛知自归路,鸟乱欲栖时" —— 牛知道回家的路,鸟儿们混乱地想要找一个栖息的地方。 -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宣和玉磬歌为祠山道士作》。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瑶昆出水水寒腻,昆吾刻作宣和字。 - 瑶台之畔,水波微动,仿佛有清冷之气。昆吾国(今山西晋城市)的工匠以精湛的技艺将“宣和”二字刻在石头上,使之熠熠生辉。 2. 哀音射波龙子啼,如诉东京梦华事。 - 石磬之声哀婉动人,仿佛龙子在低语,述说东京(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华往事。 3. 殿前衮衣方羽衣
【注释】 珠泉:即“泉水”,指山涧之水。 四山奔奔峭,有泉洌其坎:四周的山势险峻陡峭,山下有一条清冽的泉水。 潜蚌非一源,欲掇不可揽:隐藏在泥沙中的蚌不是从一处来的,要把它捉出来是不可能的。 空岩匣作镜,细草绿成毯:空荡的岩石犹如镜子,绿草铺成了地毯。 浮阳上郁蒸,颓照人愁惨:太阳高悬,热气蒸腾,给人留下愁苦的心情。 靡靡戏藻活,的的金沙糁:轻风拂动水中的藻荇,使它们摇曳生姿;阳光映照下
【解析】 本诗为七律,前四句写诗人在梅檐下过柳衙的情景,后三句写谢客、称僧、与烟霞结缘的隐逸生活。最后二句写自己幽居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风格自然朴素。 “伏枕”,谓安卧,指病中。 “伏枕梅檐过柳衙”,是说,躺在病床上,看到梅树的屋檐和柳树的衙门。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躺在病床上,看到梅树的屋檐和柳树的衙门。 “北湖又复负荷花”,是说,我又回到了北湖,又重新负担起花朵。这句的意思是:我又回到了北湖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最后给出赏析。 第一句“何处堪消夏”,意为“哪里适合度过夏天”。 第二句“非山即水乡”,意为“无论是山还是水都可以作为夏季避暑的地方”。 第三句“树深浑欲暝”,意为“树木茂密几乎要天黑了”。 第四句“花近反无香”,意为“靠近花朵反而没有香味”。 第五句“欲晚波难绿”,意为“想要傍晚时分,湖面却难以泛绿”。 第六句“迎秋木渐苍”,意为“迎接秋天时
问病过邻舍,乘闲葺旧篱。 牛知自归路,鸟乱欲栖时。 暮景不堪驻,孤怀谁与期。 畦丁报寒早,催护隔年枝。
何处堪消夏,非山即水乡。 树深浑欲暝,花近反无香。 欲晚波难绿,迎秋木渐苍。 市哗原未远,烟景乃微茫。
白屋村村度,青帘面面迎。 野溪残雨入,侧树早阴生。 梨枣过桥色,鸡豚近市声。 未论丘与壑,出郭已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