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侨
这首诗是陈孝子的自勉诗,表达了他对于纲常的坚守和对于君王的敬仰。以下是逐句释义: 谁复慇勤问此身,纲常犹幸有斯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有谁会殷勤地询问我的一生?”这里的“纲常”指的是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而“斯人”则是指那些坚守这种纲常的人。诗人在这里表示,尽管自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仍然希望有人能够记住自己曾经坚守过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事生思死千年范,庐墓囊经一念贞。
阳武道中 郊野旷无物色,秋后家畜肥。 长风骤马尘土如海,落日僧人寺门关闭。 一月过去力困,百年人生官情微。 从此路需回顾,千仞高山早振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阳武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农田、动物、寺庙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首句“漠漠郊原物色稀”,描绘了田野的辽阔与空旷,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接着“田家秋后彘鸡肥”,则是写农民在丰收后的欢乐场景
注释: 1. 楝树苍苍我白头,林塘无事比沧洲。 - 楝树:楝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夏季开白色花朵,结黄色果实。 - 沧洲:指沧海之滨的洲岛。 - 我白头:诗人说自己年岁已长,头发变白了。 - 林塘无事比沧洲:林子里的池塘(林塘)没有什么事情,就好像在沧海之滨(沧洲)一样。 2. 主人自分调三业,野老相从话四休。 - 主人自分调三业:主人自己认为应该安排好三种职业。 - 野老相从话四休
下面是对《席上书扇二首·其二》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赏析: - 诗句原文: 云林道相重,相赴野亭开。 谁有青山意,扁舟江上来。 - 译文: 在云林道上相逢,我们决定一同前往郊野的小亭子相聚。 谁能与我共享青山之意?让我乘坐扁舟,来到江上行船。 - 注释: - 云林:指云雾缭绕的山林,形容景色优美或环境幽静。 - 相重:相互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 相赴:一起前往某地。 - 野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及形式的理解能力。 小憩黄山寺:在黄山脚下的休宁县,有座黄山寺。诗人在经过休宁县时,便借宿在了这座寺庙中。 易水西来路几湾:易水发源于山西太行山,流经河北境内,注入渤海。诗人由易水向东流至山海关
解析: 1. 诗句释义及注释: - “出门咫尺是君家”:“出门”指作者外出。“咫尺”是距离非常近的意思,常用来表示距离不远。“君家”指对方家或朋友的家。整句意为:从门口出去,你的位置就在我的咫尺之间,很近的距离。 - “雨隔东西望眼赊”:“雨隔”指雨阻隔了视线,使得彼此难以相见。“东西”可能指的是东西方或者左右方向。“望眼赊”形容由于雨水而使视线变得遥远,看不到对方。整句意为:由于雨阻隔
【注释】 1. 空:空旷。 2. 江静野云浮:意思是说秋日的江面很平静,天上飘荡着的白云好像浮在江水之上。 3. 扁舟梦远游:指诗人乘坐小船在梦中遨游远方。 4. 扁舟:小船。 5. 梦远游:梦见自己在遥远的地方游览。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扁舟,在秋天的江上漫游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山空秋叶落”,写诗人在秋天的山中行走,看到山头空旷,落叶纷纷落下
《夜行至塘栖遇风雨》是一首明诗人屠侨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 第1句:“出关弥望冻云低” 译文:走出关隘远望,只见天空中飘浮着层层的冷云,仿佛被冻结一般。这里的“出关”指作者离开关隘进入新的地方,而“弥望”则形容视野极为开阔,可以俯瞰到远方的景象。“冻云低”描绘了寒冷天气下,天空中云层低垂,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注释: 花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因山上有花而得名,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 千仞: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一仞约等于三十丈,千仞则高达三千丈。 老君:即老子,道教尊称其为“太上老君”,又称“李耳”。 何代:何时,哪一代。 居此:居住在此处。 青松:指山上的松树,常绿树种,耐寒性强。 古枝:指的是古老的松树枝叶,历经岁月沧桑而更加苍劲有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花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山峦
注释:高高的树木被秋风笼罩,茅草屋檐正倚着东方。我们相知一生,从白头到白发,不厌于谈论山中。 赏析:诗中的“写扇”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诗歌时使用的工具,即笔和纸。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创作诗歌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