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弥望冻云低,画鹢迎春未试题。
四十五程灯火夜,一川风雨泊塘栖。
《夜行至塘栖遇风雨》是一首明诗人屠侨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第1句:“出关弥望冻云低”
译文:走出关隘远望,只见天空中飘浮着层层的冷云,仿佛被冻结一般。这里的“出关”指作者离开关隘进入新的地方,而“弥望”则形容视野极为开阔,可以俯瞰到远方的景象。“冻云低”描绘了寒冷天气下,天空中云层低垂,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第2句:“画鹢迎春未试题”
译文:画鹢(一种古代的船只)在春天到来时仍在努力向前航行,似乎还没有完成它的任务。这里的“画鹢”指的是装饰有彩绘的船只,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希望。“迎春”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未试题”表达了尽管有所期待,但事情似乎还未完全按计划进行。第3句:“四十五程灯火夜”
译文:旅途进行了四十五天,夜晚时分依然灯火通明,指引着方向。这句诗通过对比白天的寒冷与夜晚的温暖,突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坚持。第4句:“一川风雨泊塘栖”
译文:一路上经历了连续不断的风雨,最终抵达了塘栖的岸边。这里,“一川”指的是一条河流,而“风雨”则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旅途的背景,使得这次旅行显得更加真实与充满挑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中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示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巧妙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深度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