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诗句释义】 1. 萝幌掩孤颦:用罗帐遮掩住自己的双眉,表示愁苦。2. 双眉斗画新:双眉上画着新的眉形。3. 好花时、不醒愁春:花儿盛开的时候,却无法使春天的愁思苏醒。4. 曾是湔裙芳草路:曾经穿过那芳草萋萋的去向京城的道路。5. 浑怕问、旧京人:恐怕会询问到那些旧日的京都人士。6. 莲烛刻回文:用莲花形状的蜡烛刻写回文诗。7. 香消绣被温:香火已灭,绣被依然温暖。8. 叫南楼、哀雁声频
【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醉蓬莱”、“忆旧游”等。双调,四十九字(前后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起韵为仄韵,下片起韵为平韵。 同晋贤泛舟:与晋贤一起乘船游览。 晋贤:晋王朱温的朋友。 凫阵:野鸭阵。前汀:前面小洲。亭:水边高台。 信兰桡:相信船桨是兰花制成的。径指南屏:一直向南航行。南屏山在今浙江杭州,相传晋王曾在此登临,并有诗作。 欲踏凤凰山下路:想沿着凤凰山(一说即南屏山)走的路
诗句输出: ``` 新绿到芭蕉,汀洲上浅潮。倦来时、难过溪桥。几尺钱塘门外路,晴不定,雨连宵。客影任飘飖,罗裙瘦满腰。携残酒、重买双桡。纵使藕花开遍了,人去后,也萧萧。 ``` 译文输出: 春天的新绿色覆盖着芭蕉,小溪上的潮水渐渐上涨。疲倦的时候,走过溪边的桥会感到困难。只有几尺的路在钱塘门外,天气晴朗但总是不确定,雨下个不停。我的身影随风飘荡,我的衣裙因为消瘦而显得宽松。我带着酒意再次出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等进行分析,然后给出鉴赏。解答此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如“古长安、不少银筝”“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等。 【答案】 译文:何处能表达出我的多情?秋波荡漾着心上的青丝。古长安,没有几个能弹奏银筝的人,会得中年陶写意,商女唱,也轻盈。 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卷金蕉、添个茶铛。纵是沈郎能谱韵,听醉语,不分明。 赏析:
``` 唐多令 阻风铜陵溪馆涨愁烟,寒沙落雁前。对床头、短剑萧然。恨乏故人携酒送,渔灯畔,枕书眠。 无语泪空悬,征衫似旧年。望江心、白浪连天。尽把香车吹散了,刚留我,倦游船。 注释: - 溪馆:指的是停泊的小旅馆或驿站。 - 涨愁烟:形容水气蒸腾,烟雾缭绕的景象。 - 寒沙:冰冷的沙地。 - 落雁前:比喻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 萧然:形容剑身发出的声音。 - 故人:老朋友。 - 渔灯畔
【注释】 乙酉:指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唐多令:词牌名。 瑶华:美玉。 天孙:织女。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牛郎织女的七夕节感怀之作。上片起首三句,写秋声、秋风和秋雨。“梧叶一声干,”是秋天的声响,“瑶华再见难”,是秋日的景象。“洞箫中,清泪成团”是诗人在凄凉的秋风中听到洞箫声而流泪的情景。“惆怅仙翁骑白凤,刚遇得,汉宫残”,是说在这凄凉的秋景中,想起了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乞巧欲追欢
诗句: 吴舫出娇娥,轻衫蹙绣罗。踏花田、冷透双靴。任是锦帆催去急,留客意,有回波。 译文: 在船上的船舱里走出了美丽的女子,穿着轻薄的丝绸衣服,绣着精美的花纹。她走在盛开的花田中,她的双腿被寒冷刺透。尽管是锦帆快马催促着她前行,但她仍然保持着留客的心情,任由船儿荡漾。 注释: ①娇娥:美女。②轻衫:轻薄的丝绸衣服。③蹙绣罗:刺绣的丝罗衣。④踏花田:漫步在花田中。⑤锦帆:彩绘的船只。⑥回波
唐多令 高柳暗藏鸦。池塘试听蛙。丽樵边、戍鼓休挝。佳景正逢樱笋候,人半醉,泼新茶。 宿酿不须赊。婆娑烛影斜。叹吾衰、种故园瓜。羊仲支颐求仲笑,无好梦,到京华。 【注释】 1. 唐多令:词牌名。 2. 乌鸦(乌鸦嘴):指运气不好。 3. 樱笋(yīngsǔn):樱桃树的嫩芽。 4. 宿酿:隔夜酒。 5. 支颐:用手托着下巴。形容沉思或发愁的样子。 6. 羊仲: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支颐求仲笑
【注释】: 纨扇动微吟,湘帘草色深。苎衫凉、钩月初临。扑起流萤过别院,曾照见、女儿心。 风壁响清琴,银蝉送晚林。算青楼、露气萧森。白面谁家年少客,些个事、会相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的词作。上片写女主人公在夏夜客居斋室时所见景物,并由此生发思绪;下片则以女主人公之口自述其思念之情。 “纨扇动微吟”,点明时间是在夏夜,而此时又正值客斋,故用纨扇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湘帘”
【解析】 本词为答词,应是作者在得知丈夫远赴海昌后,以词相答。词的上片抒写对丈夫的关切。下片劝勉丈夫勤加餐饭,勿念家事。全词情感真挚,情意缠绵。 “芳事倏将残”一句承题,点明送别的时节。芳春已过,花开已尽,故称芳事将残。“新愁镜里看”二句,写词人面对镜中消瘦憔悴的自己,更感伤春之难耐。“薄罗衣”三句,言自己虽然还穿着薄薄的衣裳,但因余寒未消,仍有些怯冷。“不为伤春非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