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
【译文】 五月阴气蒸腾,蒲草长出翠绿的叶子,冥风和怪雨也互相依赖。农夫私下记下丰收的预兆,仆人却担心九折的路途。远处的山势像银汉水一样翻滚,怒潮仿佛要拔起龙须。严程傍险兼奇观,湿漉漉的何妨赤杖扶。 【注释】 五月:农历五月。阴精:指阴气。 蒲:一种植物,叶子可制蒲席。 冥风:不详之风。 丰年兆:丰年的征兆。 仆驭:仆人驾车。 银汉水:银河,这里指黄河。 老龙:黄河的别称,因为河水黄浊,所以叫老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疏灯夜榻隔秋连”是说在秋夜里,只有一盏疏淡的灯笼在昏暗的灯光中显得格外地凄凉;“一别沧江故怆然”,是说与林次崖久别,现在他即将归乡,心中难免有些伤感、悲怆。 第二句“语阱久疑无地避”,是说林次崖被陷害,我担心他会无处藏身;“长材应使后人怜”,意思是说林次崖才华横溢,应该受到后人的怜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考查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注释和相关提示把握诗歌的意象、情感以及手法特点等,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中“发邕州往镇南关”,即作者因公事被贬到南方边疆的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去。“隔年梅雨记重游”,指作者在第二年的五月重到此地,看到那如烟似雾的细雨。“风景依稀潦瘴收”,意即这景色虽依稀难辨,但瘴气已消。“老去筋骸惭枥马”
注释: 寒迎初雨昼阴连,草舍萧疏意惨然。 世态备经方自悟,秋丹结尽竟谁怜。 可堪物节催双鬓,又见风花似去年。 湖海生涯兴不浅,如君风骨故天缘。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林次厓的深深祝福。 首联写景: 寒迎初雨昼阴连,草舍萧疏意惨然。 “寒迎初雨”,写出了初冬寒冷的气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草舍萧疏”,描绘了林次厓归乡后的生活状态。 颔联抒怀: 世态备经方自悟
【注释】笋舆:竹制的车子。 【赏析】此诗写诗人登马退山,望邕州时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壮志豪情。首联点出地点、时间。“笋舆”、“度岭”,是说诗人从山上下来乘着竹轿下山,又翻越重重青山。“峰”字写出山之高。“望极”二句,是写诗人登高望远所见。“越山”即指广西的山脉,“兴不穷”是说越山之高,令人登高望远而兴致勃勃,不觉其无穷尽也。这两句诗,既点明地点,又写出所望之景,为下二句蓄势
【注释】 1. 城外青山画戟同:城外,指南宁。城外的青山上画着戟形的标志,这是唐代邕州(即广西)设置的蕃坊,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少数民族。 2. 长廊丝管度南风:长廊,指南宁城内的长廊。丝管,指乐器,这里泛指宴会上的音乐。南风,指南方的风。 3. 使君高谊双白璧: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高谊,高尚的情谊。双白璧,指两位有才德的人,比喻使君和宾客都是贤能之人。 4. 旅客扁舟一远鸿
【注释】 和可斋:作者斋名,斋号。泊舟左江:停泊于左江。有怀韵:即有感之意。 雉堞(zhìdié):高大的城墙上所加的垛子。岧(yāo)岧:高耸的样子。碧浔(xún):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是古吴郡地。鸡林:地名,在今越南境内。 中土、南荒:中原地区和南方蛮荒之地。 尊俎(zǔ):古代祭祀时陈设酒肉的礼器。羽扇、樵歌:都是隐逸生活的写照。插翮(hé):长羽毛的箭。蓬岛、紫金:蓬莱、方丈
注释: 1. 别时霁柳拂前驱,别后雷殷水满湖。 - 别时:离别时 - 霁:雨过天晴,放晴 - 拂前驱:轻轻拂过车马的前部 - 伏暑:夏季炎热的天气 2. 俄顷阴晴迎伏暑,淩兢车马戒泥涂。 - 俄顷:片刻 - 淩兢:小心谨慎 3. 岸沙带浪东西落,田鹳逢人向背呼。 - 岸沙带浪:岸边的沙子和波浪 - 东西落:向东或向西飘落 - 田鹳:一种水鸟 4. 愁绝同袍关塞客,南山欲与剪扶须。 - 愁绝
太平东岸尖峰似故山作 太平:指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时期,当时国家已基本安定。 东岸:指长安的东部地区。 尖峰:山峰挺拔而尖。 似故山作:像旧时故乡一样。 何处飞来玉笋峰,似曾排闼为吾容 何处飞来:何处来的,即哪里来的。 玉笋峰:形容山峰高耸、雪白如玉。 排闼为吾容:推开门给我看。 隔江翠色迎孤棹,故国白云知几重 隔江:隔着江水。 翠色:青绿色,形容山的色彩。 迎孤棹:迎面而来的船只。 故国:故乡。
【注释】 邕州:今广西南宁。 五管:指岭南五道中的广州、安南(今越南)、邕州、钦廉(今广西钦州、廉江),合称五管。金汤:指坚固的城池。 身毒:古国名,在今印度境内。 堠亭:瞭望烽火台的亭舍。 天南:指南方。壁马:指边防的战马。枚枚:指层层叠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邕州风光与军事形势的长诗。首联写入城北门所见之景:“城北两江来,五管金汤亦壮哉。”诗人首先从城门进入,眼前是两江汇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