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镛
春风摇漾一丝丝,嫩绿轻黄二月时。 见说流莺栖不稳,低飞仍觅隔年枝。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盛镛的《和友人新柳词六首 (其二)》。全诗如下: 春风摇漾一丝丝, 嫩绿轻黄二月时。 见说流莺栖不稳, 低飞仍觅隔年枝。 诗句解读 1. “春风摇漾一丝丝”: - 春风:此处的春风是自然界中的风,它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摇漾一丝丝:形容春风轻轻地吹拂,使万物复苏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答题方法,即先审题,再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然后理解每一联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最后将诗句与意境、情感对应起来。 本题要求分析题干中的“注释”并赏析,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注意关键词“老岩坳”“屈铁”“乔枝”“山月”“凉籁”,这是诗人对松树的描写。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冰霜饱历老岩坳”
雁字 排阵纵横趁朔风,南来一路总书空。象形每见人文焕,会意原知岛箓工。 淡没芦花疑曳白,斜临枫叶欲题红。数行若过留名塔,更羡凌云笔势雄。 注释: 1. 雁阵:即大雁飞行的队形,像汉字一样排列整齐。 2. 排阵:排列成阵势。 3. 纵横:指雁阵的行列和方向。 4. 趁:利用、借助。 5. 南来一路:指大雁向南飞的方向。 6. 总书空:在空中书写,留下了文字的痕迹。 7. 象形
【注释】华藏寺:位于浙江天台县,为天台宗祖庭。 云树参差绕翠层:指华藏寺周围云雾缭绕、树木参差的景致。 登高慨古意难胜:站在高处,感慨历史兴败,难以承受。 王侯第宅谁为主:王侯的府第无人居住。 烟雨湖山尽属僧:在烟雨蒙蒙的湖山中,僧侣的身影无处不在。 石马欲嘶陵下草:石马仿佛在嘶叫,似乎想要唤醒沉睡的草地。 洞龙常护塔前灯:洞中的龙时常守护着塔前的灯火。 何时借榻清尘耳
【注释】 桃叶:春秋时期吴国女子,名桃叶。 子敬:东晋画家、书法家顾恺之的字。 佳人不遇:指美女不能得到良人的赏识。 才人:有才能的人。 空锁深闺:指美女被关在家里,无人欣赏。 白头:头发变白。 【赏析】 《陶叶渡怀古》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桃花源为背景,借陶渊明和谢道韫两个历史人物,抒发了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首句“桃叶当年此泛舟”,写桃叶在年轻时曾经在这里泛舟赏景。这里
瘦骨香魂尚未销,西风连日苦相摇。 轻云忽讶流荒径,淡墨难教上素绡。 鹤立霜天神自远,琴横夜月韵常超。 任生纵有堪怜处,未许篱东伴寂寥。 注释:瘦弱的身躯香气犹在,但西风接连吹了多日使它感到痛苦。轻盈的云彩忽然惊讶地发现荒草小径,难以用淡墨画出月光下的素色纱衣。鹤立在寒冷的天宫,神仙自会远离尘世,而琴声横跨夜晚的月光,韵味超越常规。即使生活上有值得同情之处,也不能让孤独的篱笆成为它的伴侣
雁更 衔芦伴侣宿沙汀,独自巡行敢暂停。 响应鼍鸣催落月,声随鸡唱逼残星。 频惊湘浦鸥眠起,远搅衡阳鹤梦醒。 怯恨凉宵铜漏永,嗷嗷达旦未曾宁。 赏析:此诗是一首边塞戍卒的边塞之作。首二句写雁群在夜晚栖息于沙汀之上,而作者却独自一人在荒野中巡行。第三四句写夜晚的景色,月亮和星星被催促落下,而作者的鸡叫声和狗吠声则把远处的鸟儿惊醒。最后两句写作者因害怕而不敢睡觉,一直等到天亮也没有睡好
和友人新柳词六首其六 枝头偏耐晓寒轻 在清晨的寒风中,柳树枝头显得格外坚韧。经过数个寒冷的夜晚后,柳树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这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茁壮成长。 几度青青满渭城 春天的气息渐渐浓郁,渭城(今陕西渭南)处处洋溢着新生的喜悦。柳条翠绿如洗,映衬着城市的轮廓,使得整个城市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 最是离人肠欲断 在别离的时刻,离人的心境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
以下是对“和友人新柳词六首 其三”的逐句翻译:第一句:“卷帘贪看翠眉颦,弱质纤纤最可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眉毛的欣赏。这里的“卷帘”形容了诗人在观赏时的心情,他想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这位女子。而“翠眉颦”则描绘了女子眉头微皱的情景,显得非常动人。“弱质纤纤”则形容女子的柔弱身材和纤细的身姿,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译文: 我卷起窗帘,贪婪地欣赏那女子微微皱眉的样子
【注释】今宵:今夜。蒲叶、浪花:水草。 【赏析】此诗是诗人偕冯芝亭、郑南圃、东庵纳凉时即景而作,以写清谈消暑的情趣。首二句,写月明星稀之景,点明夜已深;三句,写乘兴清谈,消夏之趣;四句,写水边所见景物。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有“明月清风”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