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之处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白莲花酬蔡蓉塘庶常 盛镛笔下清雅之韵 1. 诗词原文 2. 诗句翻译 3. 注释详解 4. 赏析与评论 5. 创作背景 6. 鉴赏评价 7. 相关人物介绍 8. 相关历史事件 9. 现代应用示例 10.
【注释】 瘦岛:指贾岛的居所。何曾欲市名:不曾想卖出自己的名声。新诗自写趁新晴:趁着新晴天气写下新诗。推敲句已传遐迩:推敲诗句,已经传遍了远近。政事疏原识重轻:处理国政时能分辨事物的轻重。万卷盈仓:形容读书极多,藏书如山。百钱挂杖笑奇赢:用一百文钱作为买杖的费用。百钱:一百钱,古代货币单位。挂杖:拄拐。花窗高卧风初定,午梦惊回落子声:在花窗下高卧休息,风刚停歇,午睡中被惊醒,听到了棋子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问字曾经二十年,雕虫小技沐矜怜。——在书法上花了二十年时间,虽然技艺不精,但得到了人们的赏识和怜爱。 2. 翁今无意呈三策,我亦旋思息万缘。——现在无心向朝廷献计献策了,我也很快地将心思从各种杂事中解脱出来。 3. 月缺月圆心自在,花开花落梦相牵。——月亮有圆有缺,我的心境也随着变化而自由自在;花儿有开有落,我的梦境也随之飘动。 4. 看他求利争名客,千顷波中一叶船
诗句解释 1 “天落长河燕尾分” - “天落”:天空中落下。 - “长河”:指宽阔的河流。 - “燕尾分”:形容河流的形状像燕子尾巴般展开,如同燕尾般分开。 2. “一篙新涨浩无垠” - “一篙”:一根竹竿或木棍。 - “新涨”:新的水位上涨。 - “浩无垠”:广阔无边的。 3. “孤蒲叶矩平涵绿” - “孤蒲”: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 “叶矩”:叶子形状整齐。 - “平涵绿”
堤口夕阳 平堤十里草凄凄,一抹斜红日已西。 孤鹜去边秋水阔,断霞明处暮山低。 僧归古寺钟初动,樵散疏林鸟欲栖。 自是望中风景好,令人驻马漫留题。 注释:堤口:指堤坝口,泛指河岸。夕阳:太阳下山。平堤十里草凄凄:平坦的堤岸上,草长得十分凄凉。一抹斜红日已西:一抹残阳斜照在西边。孤鹜去边秋水阔:孤独的野鸭向河对岸飞去。断霞明处暮山低:晚霞映照着的地方,山也显得低矮了。僧归古寺钟初动
【注释】 1. 离:卦名,指火。 2. 世事无端:指世事纷乱、变幻莫测。 3. 颠倒身家甘作客:形容地位低下、受人轻视。 4. 疏慵情性苦为师:形容心情懒散、性情疏懒,常被他人当作老师看待。 5. 寒夜愁添酒醒时:形容在寒冷的夜晚,喝酒后感到孤独和寂寞,酒醒时更加伤感。 6. 百计寻来消遣法:指想尽各种方法来排解心中的不快。 7. 漫拈枯管强吟诗:形容无聊时的随意吟诗行为。 【赏析】
退然风致不胜衣,旧住梁溪徙洛溪。 邀月雅宜怜水近,度云偏自爱墙低。 抽毫作宇无须镜,着屐游山不杖藜。 欲访高人生性懒,诗筒聊寄小园西。 注释:退然风度和气质都不足以与常人相比,就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感觉不够舒适。我原本居住在江南的梁溪地区,后来搬到了洛阳。邀请月亮是因为它更靠近水边,而我喜欢度云因为墙壁较低。写作时不需要借助镜子,游览山水时也不用拄拐杖。想拜访高尚的人却很懒惰
雁影 似有疑无认未真,月明紫塞倍精神。 三秋写照空中现,万里随行分外亲。 荻渚烟销怜一片,湘江浪静印全身。 穿云何处留痕迹,惆怅挥弦目送人。 注释: 1. 似有疑无认未真:似乎有所怀疑但不确定是否真实。 2. 月明紫塞倍精神:月光明亮的紫塞(即边关)更显精神焕发。 3. 三秋写照空中现:秋天的景色在天空中显现。 4. 万里随行分外亲:即使远隔万里也感觉亲近。 5. 荻渚烟销怜一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北窗清景逼黄昏,顾影空怜傲骨存。 - 注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北窗前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北窗”可能指一个面向北方的窗户,通常在这样的位置,人们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象。这里的“清景”指的是窗外清晰的景象,可能是秋天的景色,而“迫黄昏”则表明天色渐晚,接近傍晚时分。 - 赏析: 此句通过描写室外的清幽景象,引入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哀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