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所给信息“灵岩集涵空阁分题予得灵岩山时至正壬寅腊月十八日也”,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先理解诗意,然后把握关键句,最后组织答案作答即可。此题中,诗句大意:灵岩寺的僧人为我写诗,我为它作了《灵岩集》序,记叙了灵岩之游,表达了诗人对灵岩的热爱之情。 ①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人在早晨登上了一辆马车,开始了他的旅程。诗中通过各种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擎书使者来海涯:这里的“擎书使者”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海上旅行。他带着书籍,准备在旅途中阅读。 蹑晓迫趣登轮车:早晨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诗人踏上了车轮,开始了他的旅程。 高冈碾断赤石骨,长空拂碎红云花:诗人登上高山,俯瞰脚下的大地。他看到了一座座红色的山峰
多景楼 偶来古润峰头行,峰头杰阁凌空横。 帻压圆天若个笠,循檐万国如轻萍。 分昏割晓泰华耸,冲淮突汉黄河清。 浮玉仙坛剑气赤,紫金佛域龙珠明。 归墟宏泄碧海立,大江直下银潢倾。 杨子渡头帆脚正,瞿塘峡口雷霆鸣。 玄鬣长鲸舞北极,朱翎健鸟翔南溟。 龟台霜寒月皎皎,桃都露湿花冥冥。 狠石曾知已化土,瓮城始信空留名。 英雄纷纷何足数,天语察察当心铭。 张骞乘槎实可意,竖亥按步徒劳形。 伸手便堪扶日毂
注释 泛觞:泛舟,泛酒。觞:酒杯。晋家:指东晋。先生:这里代指陶渊明。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东晋京城建康时所作。首联“泛觞黄菊终非鸩,在眼青山殊有情”,说饮酒采菊,终不为毒害,而眼前青山,却令人产生感情。颔联“好是晋家天地阔,此时何处著先生”,说好是东晋时代,天地宽广,陶渊明此时隐居山中,哪里才是他的归宿?全诗句句写景,景中有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巾峰高插牛斗旁,高人一出草木黄。 - 巾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一座著名的山峰,因其山形酷似古代官员的头巾而得名。 - 牛斗:二十八宿中的两颗星宿,代表北方。 - 高人:指有才华或地位的人。 - 一出:出现或显露。 - 草木黄:形容草木因季节而变黄,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碧云缥缈下溟漳,直来竺国吴山阳。 - 碧云
牛图·春光寂寂烟晕晴 春风拂过,水波荡漾,溪畔小坡平缓。 骑牛而行,向曲中探,嫩草如玉般鲜亮。 三十年前,农事繁忙,如今仍历历在目。 赏析: 清濋的《牛图》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景色的诗。诗中的“春光”和“春风”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春天氛围,而“烟晕晴”、“水水波痕明”等词则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诗人骑马走向溪边,被那“溪曲嫩草嫩如玉”的景象深深吸引。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小吴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层轩拔地隘四极,虚窗去天不盈尺。 - “层轩”指的是高高的楼阁。“拔地”形容它非常高,好像要从地面拔起一样。“隘”意为狭窄、狭小。“四极”指四方的极点,这里比喻广阔。“虚窗”意味着窗户很大但很空。“去天不盈尺”表示窗户离天空很近,只有几寸的距离。 2. 坐久纱帽触雄风,身在玑衡少微侧。 - “纱帽”指的是古代文官的帽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吴中夜半北风恶,自起开窗望天角。 - 注释: “吴中”指的是江南地区,特指吴郡(今江苏苏州)。“夜半”表明时间是在深夜。“北风恶”描述了恶劣的北方之风,可能指的是凛冽的寒风。“自起开窗”意味着诗人主动起身打开窗户,“望天角”形容诗人站在窗口远望天际,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 译文: 在深夜的吴中,北风呼啸,我不由自主地起身打开窗子,向茫茫的夜空望去。 2.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在诗中所描绘的钟山之秀美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登钟山唯秀亭 - “登”表示攀登、到达某地;“钟山”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唯秀亭”则是一个具体的景点,位于钟山上。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到达钟山,登上了名为“秀亭”的景点。 2. 浥袂秀色时苍苍,冯陵八荒隘九阳 - “浥袂”是指擦拭袖子的动作,这里形容诗人看到钟山的美丽景色时
吞碧楼 九州城曲楼三层,披襟御气欢吾登。 窗开晓色拂桑树,帘卷夜光横玉绳。 上头端堪谒紫府,下面更可窥玄廷。 天帝垂衣日杲杲,海龙稳卧云冥冥。 方壶三神指顾里,渤澥百谷琉璃明。 栖身饮露老亦足,理乱黜陟无关情,时听玉管鸾凰鸣。 注释: 吞碧楼:位于九州城,有三层。 九州:古代对我国中原地区的称呼,这里泛指中原大地。 城曲:城中的弯曲之地。 三层:表示楼的高度为三层。 披襟:敞开衣襟。 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