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
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
太湖荡四极,白波银如流。
向时泊吴辇,泛泛扬兰舟。
回首日在地,一笑云悠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所给信息“灵岩集涵空阁分题予得灵岩山时至正壬寅腊月十八日也”,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先理解诗意,然后把握关键句,最后组织答案作答即可。此题中,诗句大意:灵岩寺的僧人为我写诗,我为它作了《灵岩集》序,记叙了灵岩之游,表达了诗人对灵岩的热爱之情。
①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鹫峰,指灵岩山中的鹫峰亭。搀,插,插入的意思。这句说:灵岩的山峰高入云霄,直插牛郎织女星的夹缝中。“鹫峰”二字点明地点,“搀斗牛”则描绘灵岩山的峥嵘高峻。“飞车登上头”,“上头”即山顶。“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两句写灵岩山的奇伟。“扶桑”是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揖”,拱手行礼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左手抚摸着太阳初升的扶桑树,右手向昆仑山行礼拜礼。“左拂扶桑”与“右转昆仑”呼应,表现了作者对灵岩胜景的赞赏之情。②太湖荡四极,白波银如流。太湖,指洞庭湖。“荡四极”,形容湖水广阔。“白波银如流”,形容湖水清澈,像白银一样在流淌。这两句描写了灵岩山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灵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③向时泊吴辇,泛泛扬兰舟。“泊吴辇”,指停船于吴地。“泛泛”,轻快的样子。“扬兰舟”,指驾舟出游。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游览过程中乘船游玩的情景。④回首日在地,一笑云悠悠。“回首”,指回头遥望。“日在地”,指太阳落山时。“一笑云悠悠”,意思是说,看着天上的白云悠悠飘荡,不由得笑了。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灵岩游玩时观赏美景,心情愉悦,不禁放声大笑。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在至正壬寅年(1362)农历腊月十八日所作。全诗通过描写灵岩山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喜爱之情。首句“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岩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雄姿,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敬畏之情。次句“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灵岩山与天体联系起来,既展示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又表现出诗人对灵岩山的赞美之情。接下来,“太湖荡四极,白波银如流。”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太湖浩渺、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三、四句“向时泊吴辇,泛泛扬兰舟。”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乘船游玩的情景。最后两句“回首日在地,一笑云悠悠。”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云彩比作悠闲自在的游子,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放声大笑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答案】
示例: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太湖荡四极,白波银如流。向时泊吴辇,泛泛扬兰舟。
一笑云悠悠。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在至正壬寅年(1362)农历腊月十八日所作。全诗通过描写灵岩山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喜爱之情。首句“鹫峰搀斗牛,飞车登上头”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岩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雄姿,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敬畏之情。次句“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灵岩山与天体联系起来,既展示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又表现出诗人对灵岩山的赞美之情。接下来,“太湖荡四极,白波银如流。”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太湖浩渺、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三、四句“向时泊吴辇,泛泛扬兰舟。”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乘船游玩的情景。最后两句“回首日在地,一笑云悠悠。”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云彩比作悠闲自在的游子,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放声大笑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