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
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
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
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
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
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
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
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
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
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
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
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游历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
  • “我有山水癖”说明作者对自然美景有深厚的感情,喜欢游览山水。
  • “周游访遗迹”表明他不仅欣赏自然景观,还喜欢探索古代遗迹。
  1. 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
  • “春宵宫畔住多时”描绘了他长时间停留在宫殿附近的情景。
  • “对面翠峰参天直”形容对面的山峰高耸入云,如同直插云霄。
  1. 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
  • “偶乘飞云到上头”形容他偶然乘着云彩来到了山顶。
  • “上头佛屋依云陬”描绘了山顶上的佛寺与云雾缭绕的景象。
  1. 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
  • “庭前老树作僧立”形象地描绘了庭院前的古树如同僧人一般挺拔。
  • “井中神物为人游”则指井中有神奇的生物在人们身边游动。
  1. 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
  • “湖吞八极天倒开”形容湖水广阔,能容纳八方天地。
  • “赤乌半湿东飞来”则描绘了夕阳下的湖面,一半被雨水打湿,显得分外美丽。
  1. 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
  • “橹声惊裂冯夷窟”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巨大,足以惊动海底的神灵。
  • “沙沤点破银涛堆”则描述沙滩上水泡破裂后溅起的水花,犹如银色的波涛。
  1. 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
  • “扶桑枝枝手可掇”形容扶桑树枝繁叶茂,触手可及。
  • “龙伯钩头鳌欲脱”则形容巨大的鱼龙和海龟正在挣扎,似乎想要逃脱。
  1. 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
  • “影压钱塘天目低”形容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钱塘江畔,使得天空显得更加低沉。
  • “云尽昆仑月支阔”则形容云层消散后,可以看到遥远的昆仑山和月亮,它们在天空中显得格外辽阔。
  1. 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
  • “身栖在仙乡”表达了作者对于神仙般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仙乡时节长”则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仿佛变得悠长而宁静。
  1. 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
  • “仙人共语紫霞里”描述了仙人们在紫色的霞光中交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
  • “霜橘颗颗黄金香”则形容橘子成熟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如同黄金般珍贵。
  1. 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
  • “青鞋布袜真快意”表达了作者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认为穿着布鞋和草鞋是最舒适自在的。
  • “玉马金鞍又何贵”则反问为何追求豪华的坐骑和鞍具,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1. 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
  • “回首人间一窖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回顾和感慨,觉得世间尘埃已深。
  • “明朝弄月罗浮去”则表示打算明天再去罗浮山赏月,享受那片宁静美好的自然风光。

赏析:
这首诗以游历洞庭湖为背景,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仙人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翠峰参天”、“佛屋依云”、“银涛堆”、“扶桑枝枝”、“龙伯钩头”等,都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神奇氛围。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人间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诗既有豪放的壮志,又有超然的闲适,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