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亨
《出长安刘抑之姚元素见别三绝·其三》赏析 《出长安刘抑之姚元素见别三绝·其三》:诗人黄汝亨在明朝所作,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感。诗中“三年经一别,几见柳条黄”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莫洒西风泪,相看鬓已霜”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西风无情地吹散了泪水,而岁月也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的容颜。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注释: 出长安刘抑之姚元素见别三绝其二:离开长安去见刘抑之、姚元素,分别三次。 尽日逐车尘,萧疏送别人。 一天到晚在尘土中追逐车马,萧疏地送走离别的人。 明知前路暮,且复片时亲。 既然知道前面的路已经晚了,又何必再短暂的相聚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与友人别离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前途命运的忧虑。 首联“尽日逐车尘,萧疏送别人”,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
初秋过英山迟刘幼安先生暑气清雨馀,凉飙起秋夕。 越陌揽稻穰,穿丛度林隙。 涉津既得崖,入山讵分席。 白鸟下飞翻,明湖坐澄碧。 缅怀物外人,相将品岩石。 注释: 暑气清雨馀——指夏天的暑热已经消散,留下的是清凉的雨气。清,凉爽;雨馀,雨后。 凉飙起秋夕——凉爽的风在秋天的傍晚吹起。飙,旋风;夕,傍晚。 越陌——越过田间小路。 揽——拾取。 稻穰——稻谷的穗梗。穰,谷物的秆类。 穿——穿过。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摄山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和感受,以及他对于人生和自然的哲思。 我们来看诗句的第一句“委曲历岩岫,振衣摄山顶。”这里的“委曲”指的是曲折蜿蜒的山路,而“岩岫”则是指山中的岩石和山峰。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行走,最终到达了摄山的山顶。 “心目顿以豁,廓然开一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登顶之后,心境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里的“豁”指的是开阔
荪谷 横溪凡几度,别是一林幽。 崖断凭桥合,泉寒带雨流。 旧龛沉佛火,新竹护书楼。 支许人俱往,烟霞气自投。 片阴堪结夏,高树飒含秋。 便欲悬双屐,还为胜地留。 注释:横溪指山涧或溪流,几度即几次。一林指竹林,幽指幽静。 译文:横过溪流的地方已经多次了,那里是一个幽静的树林。 崖断凭桥合,泉寒带雨流。 旧龛沉佛火,新竹护书楼。 支许人俱往,烟霞气自投。 片阴堪结夏,高树飒含秋。 便欲悬双屐
注释:在长安,我每天看着遥远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映照在我的单车上。不要忘了我们分别时的心情,如果遇到了人,就多寄些信吧。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长安的景色和日出日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希望朋友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深情厚意,并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出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径山》。 译文: 扰扰不耐为尘客,夙昔爱看名山色。朝登东目及西目,处处秋林见山骨。径山石上层云蒸,凌霄撇日如秋鹰。风吹万竹声泠泠,钦师慧老嗣明灯。径山和尚知我至,迎问东西目何似。我言千丈岩断狮子吼,秋色长空绝文字。 注释: 扰扰不耐为尘客:形容自己厌倦尘世的生活,如同尘土般飘渺不定。 夙昔爱看名山色:以前就非常喜欢欣赏名山的美丽景色。 东目及西目
西山 悠悠逆旅间,忽忽意不展。 振策西掖门,伫览西山巘。 北风纷车尘,晓日出林晛。 遵涂泛州渚,披草践平衍。 水清既近瞩,峰远亦流缅。 故术寻崄嵚,新蹊递深浅。 灵岩恣冥搜,秋容历馀眄。 营魄境互托,贵贱理无选。 微尚傥有惬,非誉自兹遣。 注释: 1. 西山:这里指代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 2. 悠悠:闲逸、悠然的样子。 3. 逆旅:客店。 4. 忽忽:悠闲自在的样子。 5. 西掖门
石径馀清霭,琳宫护翠微。 孤亭秋月下,半榻暮云归。 桂馥林间集,泉声竹里飞。 安禅吾亦适,虚白坐相依。
结阴深驿舍,即与世喧分。 小涧偏沈日,孤亭亦贮云。 藤萝秋兴寂,林响暮还闻。 不觉移时坐,衔杯半入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