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庭
水云亭 空荡的亭子,四周长满了藤萝和薜荔。小路上满是莓苔,杂草丛生。溪外是郭熙的山,云边有韦偃的树。 注释: - 空亭:空旷而无人的亭子。 - 萝薜:指蔓生的植物。 - 小径:小路。 - 莓苔:一种生长在湿润的地方的小草,这里形容路旁的野草。 - 郭熙:唐代诗人,字遐休,以山水诗闻名,此处泛指山水景色。 - 云边:云雾缭绕的地方。 - 韦偃:唐代著名画家,擅画松树。 赏析:
【诗句释义】 秋兴:秋天的感触。 栗里:地名,指作者所居之处。 初栽菊:刚刚种上菊花。 东陵:地名,即河南洛阳东郊的陵园,作者曾在此作诗。 已种瓜:已经种上了瓜果。 白云:此处借指天上飘浮的白云。 知:知晓、了解。 不厌:不会感到厌倦。 相就:互相接近或亲近。 野人家:田园农家。 【译文】 刚在栗里的小丘上栽培上菊花,已经在洛阳东郊的陵园种上了瓜果。 白云知道不会厌倦,所以它总是跟随着野家的人。
【注释】 亦:也。山中人:隐居在深山中的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柴门:柴门,指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的门户,借代贫家。前村树:前面的村庄里的树木。 【赏析】 首句“雨后”二字点明题意,写雨后的景色。“其二”,是说这首诗与第一首不同。“亦是山中人”,表明作者也是一位山中隐者;“不识山中路”,则说明他对于深山中的小径和道路并不熟悉,因为自己没有进过深山。“昨夜柴门归”,表明诗人昨夜是从柴门里出来的
诗句: 种菊东篱下,严霜雕我姿。 译文: 在东边的篱笆下种植菊花,严冷的霜冻雕刻了我的容颜。 注释: 1. 东篱:泛指篱边、篱笆,这里指的是作者隐居的地方。 2. 种菊:种植菊花,寓意高洁的志向和追求。 3. 雕我姿:严霜使菊花的形态更加优雅,也比喻岁月对人的塑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严冬中种植菊花的场景,通过对比菊花与自己的外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注释:客人从前方村走来,然后又返回到前方的村庄。只见溪上弥漫着烟雾,却没有看见有人回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五平五仄体二首·其二》是明朝杨于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词原文: 秋来无佳吟,兀坐气亦爽。 村村闻蛩鸣,夜夜促妇纺。 场禾肥鸡豚,野旭晒罟网。 何如风涛人,一苇骇五两。 2. 译文与解析: 秋风萧瑟,诗人无法吟咏出优美的诗句,只能孤独地坐着享受清新的空气。夜晚,他听到远处村庄里传来蟋蟀的叫声,看到妇女们为了家庭辛勤劳作。田野上
春晴 春晴日迟迟,柔叶风习习。 春日阳光温暖,时间缓慢;微风轻拂,带来柔和的气息。 眷兹芳洲杜(杜:杜若,一种香草),缓步行复立。 我驻足在美丽的小洲上,欣赏着杜若的香气和微风带来的舒适。 地幽花落深,日夕鸟飞急。 夜晚,花儿凋零在深深的山谷中;黄昏时,鸟儿匆匆归巢。 高台望已骋(骋:奔跑),庭草香可袭(袭:接近)。 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看到庭院里的花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闲居无一营(营:营垒
【注释】 五平五仄:音韵和谐,声调平仄相对。 体二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七首和第二十一首。《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文人佚名所编的诗歌选集,共一百九十二篇。其中第十七首题为《迢迢牵牛星》,第二十一篇题为《涉江采芙蓉》。 其一:第一首。 秋蝉:秋天里知了鸣叫。 无停声:不停叫唤。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天气转凉,草木凋落,白露为霜。 忽已:忽然。 池塘:水塘。 黏:粘附。
林卧 偶与林壑谐,悠然卧田舍。 散发时不冠,道书闲一把。 濯足石濑边,披襟松风下。 诗就浑漫题,杯乾聊复泻。 霭霭南山云,是余知音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句“偶与林壑谐”,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第二句“悠然卧田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悠闲生活。第三句“散发时不冠”,展现了诗人不受世俗礼教束缚的自由形象。第四句“道书闲一把”
【注释】丈人:对老年男子的称呼。 墨素淋漓,笔花秃:指画竹的笔法生动活泼,墨色淋漓,有如梅花盛开。 萧飒:形容风声凄清。风雨来:仿佛听到风吹竹叶的声音。琅玕(láng guān):美玉。此处指竹子。鸾凰宿:比喻竹子像凤凰一样高贵。 此翁:指吴翁。 清节:高尚的节操。清高不群:意谓其品格清高,与众不同。 岁寒:指冬天,这里用来形容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拔。雨雪:指冬天的雨雪天气。僵卧:僵直地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