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无停声,白露忽已滴。
枯荷黏池塘,败蔓挂屋壁。
流光谁挥戈,暇日但运甓。
盈盈思伊人,泣下夜半笛。
【注释】
五平五仄:音韵和谐,声调平仄相对。
体二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七首和第二十一首。《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文人佚名所编的诗歌选集,共一百九十二篇。其中第十七首题为《迢迢牵牛星》,第二十一篇题为《涉江采芙蓉》。
其一:第一首。
秋蝉:秋天里知了鸣叫。
无停声:不停叫唤。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天气转凉,草木凋落,白露为霜。
忽已:忽然。
池塘:水塘。
黏:粘附。
败蔓:枯萎的藤蔓。
屋壁:墙壁。
流光:时间流逝。
谁: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挥戈:挥舞兵器。比喻挥洒自如、不拘小节。
暇日:闲暇的日子。
运甓(pì):运砖砌墙。甓,砖头。古代筑墙用土坯或砖头。
盈盈:形容思念之深而难以抑制。
伊人:心上人。
夜半笛:半夜吹笛。这里指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汉代无名氏的作品。诗人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秋蝉无停声”,意思是秋天的知了不停地鸣叫;“白露忽已滴”,意思是清晨的露水不知不觉地已经滴落;“枯荷黏池塘”,意思是枯萎的荷叶粘在水塘上;“败蔓挂屋壁”,意思是枯萎的藤蔓挂在墙壁上;“流光谁挥戈”,意思是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暇日但运甓”,意思是只有闲暇的时候才会去运砖砌墙;“盈盈思伊人”,意思是深深的思念着远方的人;“泣下夜半笛”,意思是半夜时分,听到笛声不禁流泪。全诗以秋蝉、白露、枯荷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运用了许多意象,如秋风、落叶、白露、枯荷、流水等,都富有象征意味,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