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
注释:泰山上的孔子登临,武夷山中的朱熹居住。我想象着千山的灵气,也羡慕二山的机缘。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游览武夷山时所引发的感慨和联想的诗歌。全诗以“泰山”和“武夷”为线索,通过对比泰山孔子的登山之难与武夷朱子的居山之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受。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句解释: 1. 君气盖一世: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一位高贵的君主,“气盖一世”意味着其气势或权力超越了整个时代。 - 注释:描述的是某位君主的非凡气概和在世影响力。 2. 君穷直至骨:指君主因为政治原因而遭受极大的困境,甚至到了生命终结的地步。 - 注释:反映了君主由于某种不幸或政治斗争导致的悲惨结局。 3. 身死无所归:表示君主死后没有安葬之地,意味着他的死亡没有任何荣耀或是尊严。
【注释】 ①“思君”二句:意谓你真是益友,胜过我许多。②“过”三句:意谓思君不可作,我的怨恨都寄托在春秋之中。③“缄恨”句:意谓我把怨恨深藏在心中。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全诗以“哀邹汝愚六首·其四”为题,是作者怀念邹汝愚所作。邹汝愚(1205—1264),字元明,号潜庵,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正字、国子博士等职
【注释】 “哀邹汝愚”:哀悼邹应龙。 “六首”,即六首诗,共六首,这里仅选第三首。 “年少心更赤”:年轻时的心志更加纯洁。 “竟以死遐荒”:竟然因战祸死在边远荒漠之地。 “英魂飘何许”:英勇的魂魄飘流到什么地方? “愿返托班行”:希望回到朝廷中来。班行,指在朝廷中任职的官员行列。 【赏析】 此为悼念友人之诗。邹应龙曾于隆庆三年(1569)任辽东巡抚,与戚继光合剿蒙古族女真族,屡立战功
【注释】: 天地元无情:天地本没有情感。元,本来。汝愚:指邹汝愚。信死矣:确实死了。 举世嗤笑之:世上人人都嘲笑他。吾独不如尔:我反而不如你呢。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王柏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诗中对邹汝愚的死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天地元无情”,这里的“无情”并不是指天地对人类不关心,而是用来形容天地的公正无私,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存在或消失而改变自己的状态
【注释】: 1. 别邹汝愚谪雷州某所吏目五首·其四:离别邹汝愚,被贬到雷州某个地方做小官。 2. 慷慨:豪迈激昂。 3. 默与千秋期:默默的和千秋的岁月作约定。 4. 饱吃惠州饭:在惠州饱餐了一顿。 5. 少和渊明诗:少时曾跟陶渊明学习过诗歌创作。 【赏析】: 《别邹汝愚谪雷州某所吏目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安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慷慨出门去
【注释】 识君未三月,别君遽万里:认识你不到三个月,就要与你分别了。 生才难:才能难得。生,同“性”。 应思生才难,莫负乾坤意:应该想到自己才能难得,不要辜负天地的心意。 此行比游学,十年观造诣:这次出行比作游学还要长久,要经过十年才能有成就。 炎荒无友生,神交李伯纪:在炎热的荒野没有朋友,只能与李伯纪进行精神上的交往。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赴雷州贬所途中所作。诗人对邹汝愚的离别,感慨良多
诗句及译文 1. 汝愚信死矣,展转泪沾襟。 - 注释:邹汝愚相信已经死去,内心痛苦难以自已,泪水湿透了衣襟。 - 赏析:这里通过“汝愚信死”表达了邹汝愚对生命终结的无奈,而“展转泪沾襟”则描绘了他内心的悲伤和绝望,眼泪无法止住地流下。 2. 一死未光明,为君恨转深。 - 注释:尽管死亡是最终的黑暗,但为君主的死感到更深的怨恨。 - 赏析
我观古丈夫,挥手构寰区。 节士非得已,矧彼章句儒。 六籍垂世意,岂为崇简书。 心丹宜细炼,为邦者如愚。 注释:我观察古代的壮志男子,他们挥舞着双手构建了广阔的天地。那些有节操的人并非出于被迫,而是出于他们的崇高理想。古代的书籍承载着世代人的期望,难道只是为了炫耀学问?真正的学问应当用心去钻研,像那些为国家着想的人一样,虽然他们看起来愚笨,但却是真正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的人才。 赏析
【注释】君:你。汝愚:邹汝愚字元明,号潜庵,世称潜庵先生,宋宁宗时宰相。抗疏:上奏章。计亦念至死:你的忠心可以与历史上的文天祥相比拟,他宁死不屈,坚持自己的主张,即使到死也不肯屈服。正气由乾坤:正气就是天地之间的正理,这里指国家的正气。乾坤:宇宙间的事物。有怀莫能止:你心中所抱持的忠义之志,是无法被压制和抑制的。莫能止:不能被制止。一死亦吾事:我虽然要死,但忠义之事不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