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减兰舟次皋亭 皋亭,地名。 桃花谢三日矣 “桃花”指春花,此处借以自比。 怅焉填此 :惆怅不已,因之填词。 寒深病浅。着意寻春春不见。 “寒深病浅”,是说天气渐暖,病情渐愈。“着意寻春春不见”:着意为春天而寻找,但春天却不在。 莺燕人家。偏我来时已落花。 “莺燕人家”是说春天的景物依然在,但自己来的时候,已经是落花了。 断红无语。水上星星流自去。 “断红”指残花,“无语”是说残花无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同时要注意诗中重点词句的运用,如“宝枕纱厨何处住”,“烛影”等。 此诗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一联则转入叙事。全诗以“东风”为线索,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居所、服饰、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也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空虚寂寞之感。 第一联写景
【注释】 1. 减兰:唐人诗中的一种词牌名。又名“小庭花”、“春夜怨”。 2. 新月:初月,即农历初一的月亮。 3. 银塘:指月光下如冰似雪的湖面。 4. 弄玉:传说中的西王母侍女,善歌舞。 5. 波光:指水波荡漾的光芒。 6. 金仙:指神仙。 7. 虾蟆:传说中一种形似蛙的水生物。 8. 弓弯:形容雁的形状,像弯曲的弓箭。 【赏析】 这首《减兰》是宋代女诗人赵师秀的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需要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及语言风格。 “减兰”是词牌名,这里指词的标题为《减兰·沈倩雯夫人绚属画墨兰便面》。“绚属画墨兰便面,并题是解”。此句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 “减兰”,即“双调六十字”,又名《惜红衣》《秋蕊香》等。 第一句,起笔写花,以“减兰”入题,意谓:沈倩雯夫人所绘的墨兰花便面上的墨色,已经渐渐淡去,而她的离愁别恨却依然如故
【诗句释义】 1. 冤家:指情人。 2. 尺二:古代长度单位,一尺为十寸,所以一尺二寸就是一丈二尺。这里借指书信,因为书信一般长于一尺二寸。 3. 占断:占有、独占。 4. 锦江春色丽:美丽的春天景色如锦江一样绚丽。 5. 玳瑁装书:用玳瑁壳制成的书。玳瑁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它的壳可以制作成各种饰品和工艺品,这里借指贵重的礼物或信物。 6. 薄命应怜纸不如:我薄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娇姿玉色 - “娇姿”指的是女子美丽而柔弱的姿态,“玉色”则形容她如同美玉般温润而洁白。整句的意思是女子有着如玉般的美貌。 2. 到死犹闻花气息 - “到死”暗示了生命的尽头,“犹闻”表示即使在死亡之后,仍然能感受到某种存在或气味。“花气息”可能指的是花香,也可能指女子生前与花朵相关的某些美好记忆
【注释】 减兰 姚叟虞琴为我写山庐好词意,作梅兰各一枝,以小词报之: 减兰,词牌名。姚叟,指作者自己。虞琴,这里代指诗人。山庐,诗人居住的地方,借指自己的住所。 开函一笑:打开书信后,笑了。 写得梅兰双绝妙:写得梅花和兰花都很出色。 我不如公:我比不上你。 只爱狸奴玩意同:我只喜欢你的猫儿玩的游戏。“狸奴”是戏弄人的词语,这里指猫儿。玩意,玩耍。 老人眉寿:祝愿老人家长寿。 兼问宛如无恙否
这首诗的标题是《减兰 · 题三潭泛舟照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译文: 正襟危坐。一叶扁舟人七个。何处停篙。卐字亭间九曲桥。 注释:端正地坐着,一叶扁舟上有七个人在划桨。在哪里停下来?在卍字亭之间的九曲桥上。 相携吟侣。印到三潭情几许。打桨烟波。湖水湖风莫管他。 注释:一起唱歌吟诗的伴侣们,印到了三个湖泊的景色中。摇桨,看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不要管他。 赏析:
【注释】 减兰:词牌名。 一肩行李:指带着一肩行囊(行囊里装着自己的所有东西)。 依旧:仍然。 听风还听水:听风吹过的声音,也听得见流水潺潺。 枉惹相思:白白地惹起思念之情。 尽可:完全可以,无不可。 看山共画眉:与爱人一起欣赏山水美景。 梅花落早:梅花凋谢得早。 溪上梅鱼风信好:溪上的梅花鱼儿被春风吹来的消息很好。 风信好:春风的消息好。 悠悠:悠长。 侬饮溪头汝饮流:我喝着清澈的溪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月季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第一句“者花开好”,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了主题,月季花开得如此美丽,让人心生欢喜。 第二句“一月一面春不老”,这句诗描绘了月季花的美丽持久,如同春天一样永不凋谢。 第三句“深浅红妆”,诗人用“红妆”一词形容月季花的颜色深浅不一,既有深沉的红色,又有浅淡的色彩,如同女子脸上的妆容,既有庄重,又有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