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显
《围春堂杂兴其一》是明代诗人萧显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 数椽茅屋薜萝深,卧听樵歌自远林。 罢却琴书间却钓,不知何处有机心。 - 译文 几间茅草屋深深藏在薜荔和萝藤的深处,我躺着聆听远处树林传来的樵夫歌声。 放下了琴书,转而钓鱼,不知道心中的机巧之心在何处。 - 注释 (1)[明]萧显:[朝代]不明,可能是明代的一个文人雅士。 (2)[数椽]
【注释】 东楼联句:即《题东楼》诗,作者自题。临池:指在水池旁边挥写。老肘:指年迈的手。墨与丹:指书法中的墨色和红色。钟王:指晋朝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古犹难:古人尚难做到。溪云:指水边的云彩。海宇:指天地。一、三、四、五、六句各二行,七、八句各一行,共十四行。 【赏析】 此诗为酬答李嘉祐所作,内容是赞美书法的精湛。 首联“临池老肘挥柔翰,点缀深惭墨与丹”,以书家对书法的热爱之情开篇
下面是对这首《送刘令次陆鼎仪韵》的逐句解读与翻译: 1. 第一句:“黄金台上暮云层”描绘了一幅黄金色的天空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可能寓意着诗人希望在仕途上能够有所作为,如同黄金般珍贵而耀眼。 2. 第二句:“惆怅无媒欠一登”表达了诗人因缺少合适的机会或方法而感到遗憾和无奈。这里的“无媒”可能指的是没有合适的途径或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3. 第三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同时要注意诗中的意象、典故等,还要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思想观点。 “材大难为用”是说松树虽然高大但是没有用处,这一句的意思是松树的材质虽然很大但是没有什么用途,这是诗人自况,也是他对自己处境的感叹,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与愤懑。“谁将此老悲”
以下是对《围春堂杂兴(其二)》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 采采黄花满径深: - 解释:形容菊花色彩鲜艳,遍布在通往小路的小径上。 - 译文:一丛丛黄色菊花覆盖了小路,显得格外深邃。 - 赏析:诗人通过对黄花的描述,营造了一种秋日的宁静与美丽。黄花的鲜艳色彩与深深的小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美丽感。 - 萧萧红叶满秋林: - 解释:形容秋天的树叶飘落,发出萧瑟的声音。
【解析】 “吉日鸠工兆墨新,旌麾忽过拥比邻”:吉日良辰下笔如神,墨宝初成。旌旗突然掠过,众邻皆聚。 “敢云庆泽流来远,莫厌公馀到此频”:我不敢说您的恩德已经流传很远,但您不要嫌我占用您的公余之暇而来到这里。 “采采凤鸾能接武,飞飞燕雀故依人”:凤凰和凤凰的配偶相互配合,燕子和燕子的配偶相依为命。比喻贤者与君子互相辅助,小人与小人互相勾结。 “吾家孙子休言隘,玉宇琼楼一样春”
注释: 过君山:经过君山。君山,位于洞庭湖中,为湘江的一条支流。 万丈水晶宫:形容君山高耸入云,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殿。 一点青螺湿:青螺,指君山的形状像一只青色的螺。湿,形容湖水湿润。 云暗鼎龙归:形容云雾缭绕,如神龙归去,给人以神秘之感。 竹随湘女泣:竹随风而摇曳,仿佛湘女(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美丽女子)在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君山景色的诗歌。首句“万丈水晶宫”形容君山高耸入云
晴日曈曈薄暮开,九湾新涨碧澶回。 山灵莫道兹游晚,还许春风鼓枻来。 诗词原文与注释 诗句: 1. 晴日曈曈薄暮开:描绘了一幅清晨到傍晚的景色。“晴日”指的是晴朗的天气,“曈曈”形容日光明亮,给人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薄暮开”则是指太阳即将落下时的自然景象。整体上,这一句展现了从早晨到傍晚的变化,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时间流转的画面。 2. 九湾新涨碧澶回:这里提到了武夷山的九个弯曲的河道中
注释: - 清夜珊珊响佩瑶:清夜寂静,佩瑶(一种佩饰)发出轻微的响声。 - 罗浮梦断酒初消:在罗浮山(今中国广东的南岭山脉)梦中醒来,酒也喝得差不多了。 - 美人何处游仙去:美人在哪里去了?她像神仙一样飘然而去。 - 独有遗容傍野桥:只有她的遗容,独自地依偎在野桥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画中梅花为题,描绘了一个美人游仙而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注释】 九曲仙踪:指武夷山有九个山峰,每个山峰都有一条弯曲的溪流。 玉箫:用玉石制成的箫。 轻摇画舫:形容乘坐着装饰精美的小船。 漱玉声:水声如同玉一样清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人乘船游览武夷九曲时所看到的美景。首句“九曲仙踪护百灵”,写出了武夷山有九个山峰,每个山峰都有一条弯曲的溪流,这些溪流像仙境一样保护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第二句“仙童时弄玉箫清”,描述了一群仙童在山中吹奏着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