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应祥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蔼蔼诸吉士,飘飘列仙群。 同盟矢不爽,雅会情何勤。 载歌伐木篇,言采南涧芹。 幽怀旷三古,遐眺渺八垠。 弛张合矩度,讨论俱典坟。 蓬麻交相资,曲糵宁徒醺。 凭轩看逝水,憩石候归云。 长空月初上,爽气秋将分。 西塞玄真子,茅山陶隐君。 安得与之游,理乱了不闻。 下面是诗句的释义和注释: 1. 蔼蔼诸吉士,飘飘列仙群。 - 蔼蔼:形容人群众多
注释: 戊申年秋天,我在吴苕源宪副的韵诗中。我早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着孤独的生活。我漫步在箬水岸边,采摘篱笆下的菊花。桑麻一天天生长,桃李也郁郁葱葱。群贤聚集在一起,他们高朋满座,千古传颂他们的足迹。我眷恋这片南城的美景,胜过曲水流觞的地方。山上有成千上万棵松树,山下有万竿翠竹。梵宫矗立在云端之上,澄湖依山而建,宁静而美丽。新建的寺庙既宽敞又明亮,宾主尽欢,气氛肃穆庄重
【注释】 丁未:唐德宗贞元二年。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昆山张石川:指张志和。银台:官署名,掌管朝廷奏章的收发。愿来入社:愿入春社。坦翁:指司空图。司空图,字表圣,号孚远,华阴(今属陕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官职名,因官名司空而得名,唐代有三位姓司空的人,即司空图、司空曙和司空图的儿子司空图之弟司空图。 次韵奉答:用这首诗作答诗。 流光去不再:时光流逝,不会再返回。 吾侪
《九日与诸友登后山》 【赏析】 此诗为诗人重阳节同友人登高之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开头四句描绘了重阳节登山的情景:尘世纷扰,形神俱疲,但心中却怀有恶念。然后表达了自己对重阳节的向往,以及与朋友一起走出城郭,来到后山。 中间十句进一步描述了登高的过程及所见景色。从松云之颠到洗心之亭,再到最后雨霁天晴,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短暂
东原山深深几重,千峰万峰青巃嵷。 谁其主者风雪翁,买田筑室于其中。 风雪翁已蜕去迷仙踪,肯堂有子翁则同。 气味潇洒文章工,浪游江湖西复东。 仰天长吟声激空,杪春访我水晶宫。 篝灯夜雨谈鸿蒙,兴阑长揖意气雄,飘然一棹凌天风。 注释: 东原山:地名,位于江西南昌附近。 巃嵷:高峻的样子。 买田筑室:购买土地建造房屋。 主者:主人。 风雪翁:指隐居在东原的诗人。 气质:气质、风度。 文工:文学才能。
游道场山登绝顶次东坡韵天风阻舟岘山麓,促我来游道场谷。 天风阻碍了船帆,催促我游览道场山的谷地。 平生览胜兴独豪,飞步宁愁病双足。 平生中欣赏美景,总是心情豪放,即使步履蹒跚也不怕。 松山郁郁云漫漫,石磴曲似羊肠蟠。 松林苍翠,云气缭绕;山路曲折如羊肠盘旋。 忽然谷㡳天籁发,千岩万壑惊奔湍。 忽然间,山谷深处传来天籁之音,千峰万壑都为之惊动。 层梯历尽浮屠出,俯瞰平湖如广席。 经过层层楼梯
壶公山:指壶关附近的太行山。壶公是传说中的神仙,据说他住在壶山上。中兴有馀:山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富饶。山人:指山中的隐士或道士。爱闲头不梳:喜欢清静,不修饰头发。 诗吟古人不道语:喜欢吟咏古代的诗句,而不去追求世俗的语言。架插俗眼未见书:架上摆满了世俗的书籍,而没有读过的书。有时乘兴写幽抱:有时乘着兴致,抒发自己的幽思。老蚌迸出千斛珠:比喻才情如珍珠般珍贵。雄才如此合廊庙
黑飙横吹海水立,怒瞳闪闪云中出。 三十六鳞烟焰飞,万里鲸波一呼吸。 化为甘霖遍八埏,坐令大地成奔川。 须臾收敛不知处,风恬浪静潜深渊。 注释: 1. 黑飙横吹海水立:形容海风强劲有力,像黑色的飙风吹拂着海面,使海水矗立不动。 2. 怒瞳闪闪云中出:形容龙的眼睛在云层中闪烁,犹如怒目。 3. 三十六鳞烟焰飞:指龙的鳞片在云雾中飞舞,如同烟雾和火焰。 4. 万里鲸波一呼吸:形容海浪翻滚
【注释】 苦热:酷热。四叠韵:即四声诗,指平仄、押韵和对仗的讲究。徐半溪: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不耐夏:不能耐受夏季。口苦吃粥如吃炙(zhì):口中感到苦涩,吃粥也像吃烤焦的食物,形容酷热难忍。 竹石富平泉:有竹子和石头可以供人享受清凉泉水的地方。薄有草堂开魏野:只有简陋的草堂可以开放给魏野等人。 发狂欲叫转炮焦:指极度愤怒时想要大叫或者发泄。转炮焦:比喻极度愤怒。习静澄心亦潇洒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诜,他是宋徽宗的儿子,是宋徽宗的驸马。他的书法艺术非常高超,被后人称为“王郎”。这首诗是他在江山胜览图上题诗作画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首句“王郎妙手绝代无”,意思是说王郎的书法技艺高超,在当代无人能敌。这里的“绝代”表示超越时代,无人可比。 次句“生绡写出江山图”,意思是说王郎用生绡纸画出了一幅壮丽的江山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