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凤箫声协早登仙” - 这句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凤箫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以象征高雅和美好。这里用凤箫来比喻某种美妙或和谐的境界,暗示着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艺术或情感)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如同升天般的境界。 2. “金石何如信誓坚” - 此句通过对比来突出信誓的坚不可摧。这里的“金石”通常象征着坚固和不朽,而“信誓”则指承诺和誓言。作者可能在强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送太宰廖公之任南京》。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春风飞盖出长安, 春风和煦,柳絮纷飞,车骑如云,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飞盖”形容车辆众多,如同鸟翼般迅速;“长安”指的是当时的首都长安,暗示着离别的场景。 兰臭弥襟执别难, 兰花的香气弥漫在衣襟之间,让人难以割舍这份情感。“执别难”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河近故园分马颊, 黄河近在咫尺,故乡的景色在眼前展开
【诗句释义】 金台云气接金城,去住偏关手足情。 金台是古时对长安的一个别称,这里指代京城或长安; 金台云气指的是长安的云彩,与金城的天际相接; 偏关即边关,这里用来形容彭锦衣(即彭泽)在边关的地理位置; 去住偏关手足情,意味着彭泽在边关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在长安和边关之间游刃有余,情感深厚。 经国雄才新遇主,承家能事旧宜兄。 经国雄才指的是拥有治国才能的雄才大略;
罗钦顺的《赠大司寇赵清溪先生次熊峰太宰韵二首》中,“去来心迹喜双清,官署依然接太平”这两句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这句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具体分析如下: 1. 诗句解读: - “去来心迹喜双清”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出处与心境的双重清明有着极高的追求和欣赏。这里的“双清”不仅仅是指外在环境的清洁,更多的是内心的清明与超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该诗的三方面内容:形象、语言(或表达方式)、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最后总结全文即可。 【答案】 朱函分捧内廷香,旆指西南驿路长——送刘克柔尚宝祭告南行 ①朱函,即用朱砂涂染过的密封的信缄。分捧,双手捧持。内廷香,皇帝赐给臣下的礼物
这首诗是汪石潭分惠新酒兼侑以诗依韵走谢的诗句。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首联:寒欺吟笔硬如柴,邻瓮分沾一笑排。 - 寒欺吟笔意:寒气逼人,使得吟笔变得坚硬如柴。 - 邻瓮分沾笑排:与邻居分享美酒,一起开心地聊天。 颔联:透鬲便疑生羽翰,赏心何必论官阶。 - 透鬲便疑生羽翰:喝到美酒仿佛能生出翅膀,比喻饮酒时的愉悦心情。 - 赏心何必论官阶:享受快乐不需要用地位来衡量。 颈联:方传内署名难拟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首先,了解全诗大意,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理解诗意。然后,注意分析题目中“赏析”的要求,结合注释和关键词,从艺术手法、内容主旨的角度进行赏析。 第一联:承前启后,点明饯别之事。诗人与同官同年诸友在石潭少宰之第聚会,席上即兴赋诗留赠友人。诗人自谦才能平庸,不配与大家共饮,却为朋友的才华所折服。 第二联:写友情深厚,意气相投。诗人以“白头”指代年华老去
诗句释义 1 晓分青帛出廷中: 清晨时分,将青色的丝帛分发给官员们,这是朝廷中的仪式。这里的“青帛”指的是朝服或礼服,而“送刘汝忠尚宝祭告东海东镇”则是对这位官员刘汝忠的称呼和职务描述。 2. 才地真当海镇雄: 刘汝忠的才能与地位确实足以担当东海(这里指地方上的官职)之镇(军事要塞)的雄壮。这里的“海镇”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区或军事要塞,而“才地”则是指他的才华和地位。 3. 马首直迎初上日
花前树底更移尊,醉眼看花未觉昏。 长卷倏题佳句满,高情须共古人论。 极知场藿堪终夕,谁遣骊驹已在门。 商鼎只今欣有属,渐容投老白云村。 罗钦顺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诗句展现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诗中的“花前树底更移尊,醉眼看花未觉昏。”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在花间饮酒、赏花的情景
翠华侵晓莅成均,道仰先师释奠亲。 玉振金声千古韵,鸢飞鱼跃万方春。 讲容坐听承优诏,光许陪观慰远人。 茗饮啜馀齐拜舞,中天文运喜重新。 【注释】 翠华:皇帝的仪仗。 莅(lì)成均:来到孔子的故乡鲁国。 道仰:尊敬。 先师:指孔子。 玉振金声:比喻孔子的思想像玉石一样坚硬,像金属一样有声。 鸢(yuān)飞鱼跃:比喻孔子的思想如鸟儿高飞,鱼儿跳跃。 讲容:讲课时的样子。 承优诏:接受皇上的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