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
【诗句释义】 别驾翱翔绝后尘,功成俄领郡符新。 从知简拔遭明主,想见敷施慰远人。 锦树秋风催画舫,青山春雨映朱轮。 三分公事诗兼酒,莫惜篇章附雁频。 【译文】 送罗宗温太守去思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自从被提拔为太守,他就能胜任工作。 我深知他是在明智的君主手下被选拔和重用的,因此非常想念他。 我想象着他在遥远的地区施行仁政,让百姓感到欣慰。 秋风吹动着繁茂的树木,催促着画舫前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全诗的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同时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来理解。 首联“十年声价重朝绅,三世衣冠一味贫”,意思是:十年间声誉如日中天,官位显赫;三代人清贫度日。这两句写出了刘文焕在官场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清廉和正直,以及他在官场上的艰辛和困苦。 颔联“明陟乍辞丹凤阙
【赏析】: 王慎简是唐代宰相王涯之子,名涣,本名氵直。安成是唐宪宗时宰相裴度的封地。王涣字慎简,初仕为太常博士,后累迁至中书舍人、御史大夫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送王慎简乃郎还安成》是王涣送儿子王慎简返家时所作七言律诗。此诗一反其父亲的“五采衣悬别后情”,而是用“莫遣高堂白发生”来劝慰儿子,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一见能令双眼明”两句,写王慎简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才华的赞赏。
注释: 将军赴镇马如龙,宝剑飞霜胆气雄。第一才名光武举,尽多能事振家风。西山晓色旌幢外,南浦秋声鼓角中。翘首云台高万丈,会将歌舞笑儿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都阃赴江西任职的期望和祝福。 首句“将军赴镇马如龙”,描绘了将军骑马奔赴战场的英姿飒爽,象征着英勇、果断和决断。接着,“宝剑飞霜胆气雄”,则展现了将军手持宝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两句合在一起
送罗子文任兴化推官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离觞欲罢更吟诗:在酒即将喝完时,诗人又起身吟诗作赋。 - 正是诗人别我时:正值诗人与我告别的时刻。 - 云布晓阴天漠漠:天空布满了云,清晨的阳光显得有些暗淡。 - 柳含春意日迟迟:柳树含着春天的气息,太阳缓缓升起。 - 亲闱视膳江鱼美:母亲亲自下厨准备食物,江中的鱼非常鲜美。 - 官舍开筵海错宜:官府里摆开宴席,海鲜很合适。 - 珍重案头三尺法
【赏析】 此诗作于重阳节。九日登高在古代文人中是一大乐事,所以作者以重阳为题,抒发自己登高时的感慨。首联写登高之因:世人都爱登高,因为重阳佳节,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心情愉快;而尘世之中难得有这样开怀大笑的日子。颔联点明登高的缘由:我和你一定要深藏美酒,等到自己身体健康时再尽情饮酒,畅享快乐;同时要趁自己还健朗时多去登高,以排遣忧愁。颈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景色:群山之上飘落的树叶与岚光交映
【注释】 1. 壬戌:唐玄宗开元三年。 2. 千金一刻:元宵佳节,人们欢聚赏灯、吃汤圆。“千金”指贵重之物,“一刻”比喻元宵节短暂而美好。 3. 官家:皇宫中的贵族。 4. “烟火熏天呈巧样”:烟花绚烂,如锦绣般在天空中展开。 5. 管弦:古代乐器的统称,这里泛指音乐。 6. 金铺:古铜铸制的铺门。 7. 四海春回玉烛调: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就像玉烛(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调节得恰到好处。 8.
诗句解释: 1. 明德当天历数归:这句话意味着君王的德行光明如日,国家的命运和历法都归顺于他。 2. 华夷无处不光辉:这里表达了无论在中原还是边远之地,国家的光辉照耀无处不在。 3. 还将灯火同民乐:君王也参与到民间的活动中,用灯火来表达对民众的喜悦和欢乐。 4. 未觉观游与道违:虽然参与了活动,但不自知已经偏离了治国的正道。 5. 瑞霭迥浮温室树:这里的“瑞霭”指的是吉祥的气息
解析及译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忆过吴门趋拜日,秀眉盈寸烱双瞳。 - 这句诗回忆了当年在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拜访吴公的情形。"忆过"表示追忆过去的时光。 - "趋拜日"可能意味着恭敬地参拜或拜访某位高官。 - "秀眉盈寸烱双瞳"形容吴公的容貌和表情:眉毛修长且明亮,眼睛炯炯有神。"秀"指秀丽,"盈寸"说明非常之长,"烱"是明亮的意思,而"双瞳"则是指一双明亮的眼睛。 2.
《试六馆诸生喜而有作》是明代罗钦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夙正衣冠坐讲堂,载歌棫朴兴洋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场景,学生们在清晨整理仪容,坐在宽敞的讲堂内,歌声嘹亮如棫朴(一种树木)般欢快。第三句进一步渲染了学堂中生机勃勃的氛围,碧绿的梧桐叶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第四联“野马荡回周礼乐,春蚕缫就汉文章。”则通过“野马”和“春蚕”这两个意象,象征着学问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