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
【注释】 1. 《诗经·小雅·北山》:“我行不来,我游不来。”《毛传》说:“行来之迟,游来之晚也。我行不来,则不欲来;我来不来,则不欲游也。”意思是说我来了,却不想停留下来;我来了,却不想游玩。 2. 《礼记·檀弓下》:“君子不祭,非其鬼而祭之。……是故厉于四方。”郑玄注:“厉,害也。四方,四时也。四时为害,则祭四方。” 3.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陆德明释文:“菌,谓菌生者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此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建德江边夜晚住宿的情景。首联写景,写诗人在江边所见之景;颔联抒情,诗人触景生情,联想起自己的身世;颈联写景,诗人由江风联想到家乡的景物,又由月色想到家乡的美景;尾联抒情,诗人抒发了对家乡亲人和美景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语言清新淡雅,风格自然朴素。 【答案】 注释:①清溪:清澈的小溪。②几曲:曲折。③楼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江夜有感时所作。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析以及译文: 1. 风力卷云霾,孤舟傍翠崖: - “风力卷云霾”形象地描述了夜晚风雨交加的情景,风势强劲到足以将云层吹散形成雾霾。 - “孤舟傍翠崖”则描绘了一幅舟行江上,靠向青翠山崖的画面。这里的“翠崖”可能指的是岸边的山崖,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 2. 江星动鱼脊,山果落猿怀: - “江星动鱼脊”形容星光闪烁
菭草偶尔逢时雨,延生过井栏。 托根多在石,为性不知寒。 古洞封长满,阴崖湿未干。 是谁留屐印,幽处久盘桓。 注释:菭草,一种野草。菭,读音为“yíng”,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细长,叶子呈线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黑色。菭草生长力强,生命力顽强,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存。菭草经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人。菭草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无论是山丘、沟壑还是荒地,只要有水分,它都能生长
藐姑山 一角青天缺,孤峰补白云。 洞深泉自出,山险路难分。 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 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 注释: 藐姑山: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山,因山峰高耸,景色壮丽,被称为“藐姑”。 青天缺:形容山峰陡峭,仿佛是天空的一部分被砍掉了一角。 孤峰补白云:形容山峰孤独地矗立在云端之上,与周围的白云相互映衬。 洞深泉自出:形容山洞深邃,泉水从中流淌出来,给人一种神秘感。 山险路难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此题要求考生鉴赏此诗的艺术形象及表现手法。解答时,首先指出艺术形象的塑造,然后分析艺术手法,最后指出其效果。 “开先寺观瀑布”,首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即开先寺观瀑布。开先寺是庐山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开先寺也就成了庐山的象征
【注释】 ①寒泉泻崇阿:指清冷的泉水倾泻在山崖上。崇阿,高峻的山崖。②绝壁开古道:指陡峭的峭壁上开辟出一条古代的小路。③暮投渔樵烟:傍晚时投宿在渔夫樵人居住的小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④拂:擦、掠过。⑤征云遘微风:指旅途中遇到的微风,也指旅途中的风云变幻。⑥间关:形容声音悠扬宛转。⑦苍茫:迷茫的样子。⑧问前途:指对前路的茫然无措。⑨下视:向下看。⑩梦寐间关:指梦中的往来不定。⑪苍茫:迷茫。⑫下视
【注释】 出峡:指长江三峡。峡,峡谷。 烟横山根青:意思是山脚下的烟雾缭绕着青山。横,横卧;青,青色,这里用来形容山色的青翠。 日落水面赤:意思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使整个江面都变成了红色。 孤村牛羊下:意思是村庄中的牛羊开始下地吃草。孤,孤独、稀少之意。 网罟归澄潭:意思是捕鱼的人收工后回到清澈的潭中休息。网罟,捕鱼工具,引申为渔夫。 麇麚恋幽石:意思是麋鹿和野猪依恋着幽静的石头。
【注】 1. 中宿峡:即长江三峡之一。 2. 沧海云际来:沧海:大海;云际:云边。形容长江在海的边际流来,气势磅礴。 3. 一泻开地轴:长江从西向东奔流而来,犹如一条巨龙从地轴上奔腾而下。 4. 嵚岑双屏转:山峦重叠如同屏风一般转动,指三峡的奇峰。 5. 块轧森草木:巨石嶙峋、草木丛生,形象地描绘了峡谷的崎岖地形。 6. 仰窥流光短,益觉日晷速:站在高处仰望江水,只见水面上的光线一闪而过
【注释】 峡口:指三峡的入口处,即瞿塘峡。 峡口波涛壮:指瞿塘峡口的水势汹涌澎湃,十分壮阔。 居人:居住在这里的人。 不满村:形容峡口一带居民稀少,村庄不多。 落木:落叶。 归猿:归来的猿猴。 迸:奔流直下。 星河泻:形容瀑布如银河般倾泻而下。 云兼石壁翻:指云雾缭绕着山石翻滚。 帝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女、仙女等。 追:追寻、向往。 精魂:精神、灵魂。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三峡风光的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