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
注释: 临川北道抵馀干山行五首其一:从临川出发经过北道到达馀干山。 鸡鸣发征夫,驱马万壑黑。 早晨起床出发,驱赶马匹穿越万丈深渊的黑谷。 仰观参星横,俯怯崖石昃。 抬头看着参星横挂天际,低下头却害怕悬崖上的石头倾斜。 烽回溪流转,林密寒光逼。 烽火台在溪流边转来转去,树林里寒光逼人。 空山鸟吟悲,百里无人迹。 空旷的山谷中只有鸟儿在哀啼,百里外连一个人影也没有。 安知丛莽中,不有猛兽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词语的把握。 “曾放扁舟溯楚天”,意为曾经驾着小船顺流而下,追溯着楚天的辽阔和壮美。 “清猿泪竹思凄然”,意为清澈如玉的山泉,哀鸣的猿声,使竹子也落泪,我思念之情更加凄切。 “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意思是二十年来,我梦中常常看到那湘山的明月,今晚的月光却清晰可见。 【答案】 译文:我曾在秋天乘扁舟逆流而上,追寻楚国天空中的云影
诗句如下: 出郭落月辉,涉涧山日昼。 客行路纡回,我影忽左右。 悬猿啸风枝,飞鸟来烟窦。 回瞻寒潭口,潇洒石泉溜。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1. 诗词原文: 出郭落月辉, 涉涧山日昼。 客行路纡回, 我影忽左右。 悬猿啸风枝, 飞鸟来烟窦。 回瞻寒潭口, 潇洒石泉溜。 东皋苗尚青, 溪南稻多秀。 神胆何施为, 物情自为候。 2. 逐句解析: - 首联“出郭落月辉,涉涧山日昼”
诗句释义与译文: 大江曲,山树秋,天寒日暮,野鸟啁啾,中流激荡风浏浏。 注释: - "大江曲":指长江曲折蜿蜒的河流形态。 - "山树秋":秋天时,山上的树木开始变黄和落叶。 - "天寒日暮":天气寒冷,太阳即将落山。 - "野鸟啁啾":鸟儿在野外的树枝上鸣叫。 - "中流激荡风浏浏":江水在中流处流动,激起波浪,风声呼啸。 译文: 在大江的弯曲之处,山间的树木已经变得金黄而树叶开始飘落
诗句释义: 1. 山行宿常迟,白日忽已坠。 - “山行”指在山区行走。 - “宿常迟”表明夜间停留的时间较长。 - “白日忽已坠”形容天色突然变暗,太阳落下。 2. 美人在天末,明霞倩谁佩。 -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 - “在天末”表示女子出现在天空的尽头或高处。 - “倩谁佩”意为询问谁能为女子披上霞光。 3. 总角事远游,夙昔临东岱。 - “总角”是指童年时期。 -
三峡涧 宿昔梦龙门,兹晨越三峡。 湍雷翻水花,林风坠霜叶。 行人与飞鸟,邂逅忽相接。 寺门苍崖削,松台紫云叠。 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 所恐触潜虬,俯视为气慑。 注释: 1. 宿昔梦龙门:宿昔,昨天;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还梦见了龙门这个地方。 2. 兹晨越三峡:兹晨,这个早晨;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长江三峡的简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早晨
【注释】: ①自寒山还,即从山下回家。 ②策杖:拄着手杖。 ③寻松径:找去松树的小路。 ④归鸟:归来的大雁。 ⑤山家:山里人家。烟火:炊烟。 ⑥清月流素辉:明亮的月光照在清澈的溪流上。素辉,素雅的月光。 ⑦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生虚听:空灵地传来声音。 ⑧依然:依旧。向来路:沿着来时的路。 ⑨樵人:打柴的人。踪:行迹。 ⑩尽:都。识:了解。 ⑪寒潭:寒冷的水潭。 ⑫寒镜:冷清的镜子。
诗句释义: - 碧落洞:一个位于江曲的山洞。 - 日暮棹秋水:在傍晚时分划着船游览秋天的江水。 - 烟花满江曲:江中烟花盛开,景色迷人。 - 翠壁何嵯峨:翠绿的山壁多么峻峭。 - 幽岩凿山麓:幽深的岩石在山麓处形成。 - 我来纵游观:我来到这里尽情游览。 - 天风振樛木:仿佛天风吹拂着树梢。 - 其外不可攀:外面无法攀登。 - 其内可以屋:但里面却可以建屋居住。 - 洞底上回磴:洞底有回旋的石阶
力田 躬耕习农时,岂敢称高蹈。 侯门不可干,聊以从吾好。 方春理耒耜,随时调水潦。 布衣足掩形,茅檐频洒扫。 日暮耕者还,斗酒相欢劳。 四云有常功,吾生复何校。 仓庚鸣桑林,唤我荷锄子。 雨泽一以降,耕作从兹始。 黄犊分我劳,葛条系我履。 行行石梁畔,涧道多新水。 草花纷芳菲,山光无表里。 乘闲偶汉眄,木末春云起。 注释:躬耕习农是耕种田地,这里指自己亲自耕作。“岂敢称高蹈”意为不敢说自己高傲
《春日自邓尉移棹支硎山中信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此诗作于作者晚年,时值春天,在支硎山中信宿期间所作。全诗描写了作者在支硎山中游览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译文: 川原已逶迤伸展,我的出游也无定所依。 甫别湖上青峰,旋蹑云中石磴。 临渊想见鱼游动,过寺听到清磬声。 樵夫渔人相引导,水石交相绵亘长。 野风吹拂春服衣,低回飘荡生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