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寒日没,策杖寻松径。
归鸟半在巢,山家烟火静。
清月流素辉,幽篁生虚听。
依然向来路,云影飞无定。
欲逐樵人踪,尽识山中胜。
行行见柴门,寒潭似清镜。

【注释】:

①自寒山还,即从山下回家。

②策杖:拄着手杖。

③寻松径:找去松树的小路。

④归鸟:归来的大雁。

⑤山家:山里人家。烟火:炊烟。

⑥清月流素辉:明亮的月光照在清澈的溪流上。素辉,素雅的月光。

⑦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生虚听:空灵地传来声音。

⑧依然:依旧。向来路:沿着来时的路。

⑨樵人:打柴的人。踪:行迹。

⑩尽:都。识:了解。

⑪寒潭:寒冷的水潭。

⑫寒镜:冷清的镜子。

【赏析】:

《夜泛西湖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此诗为其中第四首,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泛舟西湖,写有《夜泛西湖四首》,此诗即是其中之一。诗人夜泛西湖,游赏至莲花峰下,因见月色皎洁,景色迷人,遂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写景状物,生动细腻,富有情韵。

“西阁寒日没,策杖寻松径”句,点明题意:西阁的太阳已经落了下去,于是便拄着手杖,踏着松软的山路去寻找一条小径。“寒日”,指夕阳;“阁”,即亭台;“松下”,即松林中。这一句是说:太阳快要落下去了,我拄着手杖,踏着松软的小径去寻找去往山中的小径了。

“归巢半在鸟,山家烟火静。”句,写诗人所见。归巢半在鸟,指鸟儿有的已归巢,有的仍在飞翔。“烟火”,指炊烟。这二句是说:有的鸟儿已回到了窝里,有的还在空中飞翔。而山里人家却一片寂静,炊烟也不怎么升腾。

“清月流素辉,幽篁生虚听。”句,写诗人所闻。素辉,指洁白的月光;“幽篁”,指深深的竹林;“虚听”,即虚寂无声的听觉。这两句是说:明亮的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发出白色的光华;而深密的竹林里却发出空谷的回声。

“依然向向来路,云影飞无定。”句,写诗人所感。向向来路,指原路;“云影”,指飘浮的白云;“无定”,指不定。这两句是说:依然沿着来时的路走,但飘浮的白云总是忽东忽西,难以捉摸。

“欲逐樵人踪,尽识山中胜。”句,写诗人的想象和愿望。欲逐,想追赶;“樵人”,指打柴的人;“胜”,胜景。这两句是说:想追赶打柴人的身影,以便更多地了解山里的美景。

“行行见柴门,寒潭似清镜。”句,是说:走走停停,终于看到了一座柴门,而那寒潭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

此诗写景工致、真切、细致;用字妥帖、准确、精练。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事物的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例如:“归巢”二字突出地表现了群鸟归巢的情景,而“静”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山里人家的寂静;“清月”二字突出地描绘了明月的皎洁,而“流素辉”三字又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此外,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还善于用比喻的手法,使诗的意境更加优美。比如:“清月流素辉”一句中的“流素辉”三字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它形象地把月亮比作了洁白的素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