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理解: 诗句释义: 1. 林下埋头倦送迎:在树林下(隐居的地方)静静地工作或休息,没有外界的干扰。 2. 偶闻时事也堪惊:偶尔听到外面的新闻或时事,感到惊讶和担忧。 3. 朝多安石更新法:早上的时候,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和政策。 4. 世少汾阳复旧京:社会上的人很少像郭子仪一样
乱后游北郭园奉赠主人 王松诗作解读与赏析 王松在《乱后游北郭园奉赠主人》中以诗人的身份,记录了他在动荡时期回归后的心境变化。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诗歌逐句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1. 避乱归来万念轻: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逃离家园后,回到平静生活时的轻松心情。 -
诗句解析 1 “几许匡时志已灰” - 此句表达了作者虽有挽救国家的愿望和雄心,但现实政治环境的恶劣和个人能力的有限,导致这些愿望无法实现。关键词“匡时”、“志”、“灰”,暗示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2. “中朝偏少出群才” - 这里指的是朝廷之中较少能够像李白那样具备卓越才能的杰出人物。关键词“中朝”、“出群才”强调了对才华出众者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 3.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我本田间一老农,怕提旧事话康雍! - 注释: 描述自己的身份和对过往的回忆。 - 赏析: 此句表明诗人自诩为一位朴实的农家老人,同时也暗示了其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或不愿提及往事的态度。 2. 何乡可葬烟霞骨,有酒难浇块垒胸。 - 注释: 询问何处可以安葬如烟似霞般美丽的身躯,即使有酒也难以消除心中的郁结。 - 赏析:
喜吃烟 吃烟恰值禁烟期,身外浮云醉不知。 倘得心肠无是物,岂愁面目异当时。 藉他戒酒狂言寡,伴我看书引睡迟。 若使昔年有莺粟,吴王未必爱西施! 译文: 在禁烟期吃烟,身外之物如浮云般消散,却浑然不觉。倘若能够摒弃这世俗的欲望与物欲,又何须担忧外貌改变呢?借由喝酒来排遣烦恼,读书使人昏昏欲睡。倘若当年没有这等嗜好,也许吴王不会那么喜爱西施了! 注释: 1. “喜吃烟”:表示作者对抽烟的热爱。
这是一首写除夕夜感怀的七律。 诗句逐句释义: 1. 痴呆不卖穷难送,如愿于今更懒求:我痴呆到连贫穷都不想出售了,现在心愿已得,便懒得再求什么。 2. 赊券奈无台避债,祭诗聊借酒浇愁:赊账购买礼物(券)但无钱偿还,只好借酒来解愁。 3. 那堪时事频焦额,已卜馀生莫出头:怎堪忍受这频繁的战事和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我已决定今后余生不再出头露面。 4. 归去自佳留不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丈人花林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栖迟难舍旧家乡,耻学时流为口忙。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厌倦了在旧时的家乡生活,不愿意像那些追逐名利的人那样,总是为了说话而忙碌。 笔墨犬儿痴肖我,裁缝虎女喜随娘。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爱好就像一只狗一样,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我的手艺则像一匹虎一样,喜欢跟随主人。 闭门种菜云同懒,隙地栽花梦亦香。 这句诗的意思是
生逢割地亦徒忧,烽火连天尚不休。 家有两姑难作妇,国无一士觅封侯! 安危于我何轻重,得失劳人问去留。 大局不禁长太息,华夷从此是春秋。 【注释】 1. 生逢割地:指诗人出生时,国家处于割地的困境之中。 2. 两姑:两个婆婆。 3. 一士:一个有才能的人。 4. 安危:国家的安全与危难。 5. 轻重:重要与否。 6. 得失:得与失,即成功或失败。 7. 劳人:劳苦的人。 8. 华夷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家瑶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弟弟的关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人文两足慰相思,一刻迟过数度催。 诗句中的“人文”可能是指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人情冷暖,而“两足”可能是指人的双脚,因为人在行走时,双脚会不停地移动,所以用“两足”来比喻人生的奔波劳碌。“慰相思”表示安慰对方,消除彼此的相思之苦。“一刻迟过数度催”意味着时间过得很慢,每过一秒都像是过了几年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感怀》。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谥号忠肃。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满朝泄泄昧先机:整个朝廷都在犹豫和迟疑中,没有抓住先机。 2. 误事都归一合肥: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一个名叫合肥的地方或人物。 3. 天更弃人如敝屣:好像丢弃破旧的鞋子一样,轻易地抛弃了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