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感怀》。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谥号忠肃。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满朝泄泄昧先机:整个朝廷都在犹豫和迟疑中,没有抓住先机。 2. 误事都归一合肥: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一个名叫合肥的地方或人物。 3. 天更弃人如敝屣:好像丢弃破旧的鞋子一样,轻易地抛弃了人。 4.
诗句原文: 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志士虚捐年力壮,诸公深负国恩瀼! 浮沉身世空搔首,锦绣江山枉断肠。 却笑汉家缘底事,黄金独不赎王嫱? 接下来将详细解读每一句诗的含义: 1. “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 烽火与辽阳:这里的烽火可能象征着战争的紧急和危险。辽阳作为边疆重镇,战事的消息传来,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和不安。 - 干戈满故乡:故乡被战火波及
山居适兴 - 颠狂原不合时宜,自别王城乐莫支。 - 妻拙堪为山水伴,书多差喜见闻奇。 - 曲江对镜怜形影,彭泽编诗纪岁时。 - 热血一腔何处洒?且将耕读教豚儿。 注释: - 颠狂: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合时宜:符合时宜,意指不违背时代潮流。 - 王城:古代城市中心区域,此处指京城长安。 - 乐莫支:无法支撑快乐或欢乐。 - 书多:书籍丰富。 - 见闻奇:见识新颖独特。 - 曲江
注释: 交情久隔暮天云,不意寒宗更有君! —— 交情久违,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阻隔;没想到在这寒冷的环境中,还能遇到你! 觅句独能参上乘,著书犹幸未全焚。 —— 我寻找好的句子,可以与上乘相媲美;写作时幸好没有全部烧掉。 匡时恨不逢黄石,避世何嫌卧白云! —— 想辅佐时政,恨不能遇见像黄石公那样的人;想隐居避世,又何妨在白云中安卧! 从此与君坚雅约,闲中对酒论诗文。 —— 从今以后
【注释】 门前又见柳青青——指春光已逝,柳树开始泛绿。青,深绿色;青青:浓密的样子。 手选花枝称胆瓶——指亲手挑选鲜花,插在胆瓶里。胆瓶:一种小口的瓶,多用来盛酒或装香料。 寂寞山栖终不厌——指虽然住在山林中,过着孤寂的生活,但并不觉得厌烦。 凄凉时事岂堪听——指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听到这样的时事感到悲哀和痛苦。 馀生只可耽诗酒——指在余下的人生中只能沉湎于诗词和美酒之中。耽:沉迷。
酬家箴盘 见赠元韵 其二 如此江山易怆神,干戈劫外寄闲身。 尘中难得三生契,壁上看来一局新; 深愧无才难报国,偷吟有句半伤春。 飞觞笑为林泉贺,著个书生作主人。 释义:这江山如此美丽,容易让人伤感,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能寄情于山水之中。在尘世难以遇到这样的朋友,只能在墙壁上看别人下棋了。深感自己没有才能来报效国家,只能偷偷地吟诗抒发感慨。大家举起酒杯,笑着为山林中的泉水祝贺
过隙雅庄感作 消忧聊备看山钱,不到溪村未一年。 访旧惊闻人半鬼,避兵忍见宅为田! 入云远岫春生雨,积水方塘晚吐烟。 恰恐浮生真似梦,将归莫笑更流连! 注释: 1. 消愁解忧:用来消磨忧愁、排遣烦闷。聊:暂且,姑且。备:准备。看山钱:泛指游山的钱物。 2. 溪村:小溪边的村庄。未一年:没有到一年的时间。 3. 访旧:探访过去的朋友。惊:惊讶。人半鬼: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4. 避兵:躲避战乱。忍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肥遁兼全宠辱身 - 描述自己既享受隐居的生活,又保持名誉和地位。 2. 香炉茶碗足怡神 - 用香炉和茶碗作为日常物品,足以让人心情愉悦。 3. 不才愿作池中物 - 表达愿意像池塘中的植物一样自在生长,不受外界干扰。 4. 得意羞看世上人 - 在得意时,因为知道很多人会羡慕而感到不好意思。 5. 杜老奇愁吟苦竹 - 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对竹子的喜爱。 6.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髫(tiáo)龄:指年少时期,即童年。丝:形容头发已白。花间偃息:在花间休息。新报:新到的报纸。月下推敲:夜晚思考问题时用月光照明以助思考。理旧诗:复习旧诗词。念惟:只想到。家国重:为国家和家庭着想。道途欺:指仕途中的种种欺骗。领略:欣赏、领会。林泉趣:自然景色中的趣味。万事唯醉不辞:除了酒外,其它事都要辞谢不干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等。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内容和情感从手法上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并赏析。“尼山且欲九彝居,况我承先旧有庐。”“尼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禅让天下的地方,此处借指理想中的圣地。“九彝”指的是九州的民众。“承先”即继承前人的事业。“旧有庐”指自己过去就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