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且欲九彝居,况我承先旧有庐。
归国能无苏武节,望乡羞答李陵书!
不堪困苦同笼鹤,亦厌奔波似磨驴。
我信苍天应有眼,城门火岂及池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等。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内容和情感从手法上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并赏析。“尼山且欲九彝居,况我承先旧有庐。”“尼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禅让天下的地方,此处借指理想中的圣地。“九彝”指的是九州的民众。“承先”即继承前人的事业。“旧有庐”指自己过去就住在这里。诗人说“尼山”将要成为九州民众居住的地方,何况我自己也曾经住过这里,这里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归国能无苏武节,望乡羞答李陵书!”“归国”指回归故国。“苏武”即苏武,西汉著名外交家、史学家,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放回,坚贞不屈。“李陵”即李陵,为汉武帝时名将,因战功被封为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单于,被汉军俘获杀害。“苏武节”比喻坚守气节。“李陵书”比喻失节行为。这两句诗人说自己回归故国,如果像苏武一样坚守气节的话,面对家乡的思念,又怎能像李陵那样屈辱投降呢?表达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情操。
“不堪困苦同笼鹤,亦厌奔波似磨驴。”这两句写诗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同类动物一起生活,比喻了自己忍受不了的苦闷。“笼鹤”是把鸟儿关入笼子里,比喻囚禁或受束缚。“磨驴”是把马套在磨盘上,用来转磨子,比喻辛苦劳累。这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与笼鸟、磨驴,表达了诗人对艰苦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我信苍天应有眼,城门火岂及池鱼!”这两句写诗人坚信上天会有所感应,就像城门里的火光不会蔓延到池子里的鱼儿一样。“苍天”指天空,“城门”指代京城,“池鱼”指自己处于困境之中。这两句表达自己相信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信念和对朝廷腐败统治的不满情绪。
【答案】
①尼山:古地名,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禅让天下的地方,此处借指理想中的圣地。②九彝:九州的民众。③承先:继承前人的事业。④旧有庐:自己过去就住在这里。⑤苏武:西汉著名外交家、史学家。⑥李陵:西汉时名将,因战功被封为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单于,被汉军俘获杀害。⑦节:气节。⑧陵书:失节行为。⑨同笼鹤:比喻被囚禁或受束缚。⑩磨驴:比喻辛劳。⑪城门:泛指京城。⑫池鱼:比喻自己处于困境之中。⑬苍天:天空。⑭信:坚信。⑮城:京城,这里指朝廷。⑯应:会。⑰岂:怎么,表示反问的语气。⑱及:达到,蔓延的意思。⑲池鱼:比喻自己受到迫害。⑳赏析:这是一首七律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效力的愿望,以及对个人不幸遭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