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等。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内容和情感从手法上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并赏析。“尼山且欲九彝居,况我承先旧有庐。”“尼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禅让天下的地方,此处借指理想中的圣地。“九彝”指的是九州的民众。“承先”即继承前人的事业。“旧有庐”指自己过去就住在这里
【注释】 天生性癖本粗豪:天生我一副粗豪的性情。癖:癖好。 左手持杯右手螯:左手拿酒杯,右手拿蟹螯。螯:蟹的甲。 悠悠:漫长。 壮心耿耿首空搔:壮志未酬,空手搔头。 贱子:谦称自己。 趋时:趋附权势,投靠权贵。 山人:隐士,指不慕荣利的人。 许由:传说中的贤人名,尧让天下于许,许不受而逃于箕山。 【赏析】 此为七律体,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自身处境的双重感慨。全诗意在表达一种人生态度
诗句解释: - 「毵毵杨柳绿阴成」:形容柳树的枝条柔软,颜色翠绿。 - 「镇日流莺不住鸣」:描述鸟儿终日不停歇地鸣叫。 - 「壮士有谁歌出塞」:询问是否有勇敢的人能够唱出出征的歌声。 - 「孤臣犹自梦朝京」:表示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仍然怀揣着回到朝廷的梦想。 - 「功名多是前生定」:认为自己的功名往往与前世有关,不是偶然得来的。 - 「富贵何须抵死争」:认为追求财富和地位并不需要拼命争斗。 -
【注释】 中朝:朝廷。将相:指高级官员。和戎:与敌人议和。劫火:比喻战乱。海东:指东海之滨,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地区。 翻羡:羡慕。瞽(gǔ):盲人,此处借指不明世事的人。怕闻:害怕听到。时事:时局。 酒逢:遇到。世变(bian):世事变迁,比喻时局变化。转不工:反而不擅长了。 一编:《新唐书·李德裕传》:“德裕常自谓得老杜诗格。”一编,这里指《新唐书》的评论。 赏析: 这首诗以“和戎”为题
诗句释义: 1. "老天何日息风尘" - 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希望天能够平息战争和纷争。 2. "家国愁人泪满巾" - 家国的双重忧虑使得诗人泪流满面,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悲伤。 3. "寒瘦如诗因久病" - 长时间的疾病使身体变得消瘦,如同一首描绘疾病苦痛的诗。 4. "流亡满眼不妨贫" - 虽然流亡在外,但并不妨碍他享受贫穷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困境的精神追求。 5.
【注释】 鹤亡:鹤死了。琴碎:琴被摔碎了。恨悠悠:怨恨无穷无尽。肠断:肠子也断了,形容非常伤心痛苦。山阳:地名,指汉末袁安。一笛秋:指吹起的哀怨的笛声。吟社:吟咏聚会,指作者与友人诗酒唱和的地方。说项:推荐某人,替某人说话。穷途:处境困窘。知己:知心的好友。兕觥:古代的一种酒杯,以犀牛角为底。跻堂:登上厅堂。祝:祭神。鸠杖;拐杖。鸠,即“鸠”,是一种鸟。谁:代词,指谁。华屋:华丽的房屋。不胜愁
【注释】: 排闷六首: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宰相李德裕为避宦官专权,贬逐外任,诗人写下《排闷五首》诗以自慰。其五是其中第五首。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海疆:指国境。报平安:报平安的文书。 绝好金瓯:指唐朝国土,比喻国家的完整。 河朔:指唐王朝北方边境地区。唐末,朱全忠、朱温父子先后篡夺了后唐政权,并把河北地区改为“安东都护府”。 蛮乡: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唐时称为南蛮。 传抄奏草
【诗句】 过却春光懒出门,岂因富贵放金樽! 事贪了彻从头问,书怕遗忘信手翻。 冷暖人情当自立,崎岖世道不堪言! 平生家国惭无补,心迹知谁肯见原! 【译文】 过了春天的美景,懒得出去走走,不是为了富贵就放弃金杯! 对于事情的贪心,我必须彻底地思考,不能只是随口询问;对于书籍,我怕忘记,所以要随意翻看。 人情冷暖,我们应该自立,在艰难的世道下,我们无法忍受。 我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家庭付出努力
诗句解释: 1. `今是昨非悔已迟,穷途甘受少年欺。`: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悔恨和接受现实的妥协。"今是昨非"指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悔已迟"表示后悔已经太晚。"穷途"形容困境或无路可走的境地,"甘受少年欺"意味着愿意接受他人的欺骗和欺负。 2. `事经过后方知错,诗未删前不觉疵。`:强调了在事情发展到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并未注意到其中的缺陷。"事过"表示事情的发展或经历
注释: 进退维谷自惭惭愧,我的名字磊落光明,却害怕被人称赞。 壮志未酬已成灰土,好友不如知己可依。 豪情壮志常常看剑,忧愁之时只能挑灯夜读。 从此不再追求红尘之梦,只愿作山中隐者,修习佛法。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矛盾与挣扎的诗歌。前两句“进退维谷自惭惭愧,我的名字磊落光明,却害怕被人称赞”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自卑。后两句“壮志未酬已成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