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注释】 1. 南浦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郊。亭子临江,为游览胜地。 2. 落日暮光紫: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紫色的山中。 3. 雁带冰雪归影单:飞回的雁群带着冰雪的影子,显得孤单。 4. 柳岸一舟人不渡:柳树下停泊着一艘无人乘坐的船只。 5. 芦花风战晚来寒:风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首句“山含落日暮光紫”,通过色彩的描写
南浦 玉树晓飞香,待倩它、和愁点破妆镜。 轻嫩一天春,平白地、都护雨昏烟暝。 幽花露湿,定应独把阑干凭。 谢屐未蜡,安排共文鹓,重游芳径。 诗句注释: 1. 南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水域或渡口等。 2. 玉树:这里比喻女子,如杨贵妃的美称“玉环”。 3. 和愁:调和忧愁。 4. 平白地:无缘无故地。 5. 莺燕:这里代指春天的鸟叫声。 6. 深盟:深情的誓言。 7. 海棠梦在
【南浦】 金鸭懒熏香,向晚来春酲,一枕无绪。浓绿涨瑶窗,东风外、吹尽乱红飞絮。无言伫立,断肠惟有流莺语。碧云欲暮,空惆怅,韶华一时虚度。 注释: 1. 金鸭懒熏香:指懒得点上金鸭香炉里的香烟。 2. 向晚来春酲:指到了傍晚,感到春天的困倦和不适。 3. 一枕无绪:一觉醒来,心里没有事情可以想。 4. 浓绿涨瑶窗,东风外、吹尽乱红飞絮:窗外的绿色越来越浓,而外面的风吹过,把落花吹得四处飞舞。 5
【注释】 南浦:指长江中下游的一处江口。 重来:再次到来,即第二次来到。 沧流:指江水碧绿清澈。 西山:指庐山。 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苦。 渔叟:在河中捕鱼的老翁。他不知道诗人的来意。 径移船:径直地将小船移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游江阁时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诗的开头四句,描写了诗人站在江阁之上眺望江面的情景,以及他在江边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解析】 此诗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的身世和生活状况。首联“只是从前瘦病身”,写诗人的旧事。“官卑活计大清贫”是说,自己现在地位低微,生活清苦;“买来晋帖多成赝”“吟得唐诗转逼真”两句,则写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并不颓丧,而是积极读书,刻苦攻读。颔联“生拟弃家寻剑客,死当移冢近骚人”则是说自己有志于学剑,以期报效君王,死后要葬在屈原墓旁;颈联“秋风烂熳吹双鬓,目送停云欲怆神”两句
注释: 南浦:泛指江南一带。 随花去:随着花儿一起离去。 回舟路已迷:返回的船已经迷失了道路。 暗香:淡淡的香气。 无处觅:无法找到。 日落板桥西:太阳落在板桥西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南浦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其中。 首句“南浦随花去”,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南浦的美景,花儿随着南风飘向远方,仿佛在邀请人们一同前往
注释:南浦是西山的一个著名地方,太守和我都来到此地。楼台观阁错落有致,宛如烟雾笼罩之中。高僧在林泉之处置办酒宴,我眺望远方,只见南浦名区在环抱中消失。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西山时的情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西山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南浦”指的是西山中的一个著名地点;次句“太守俱来此西山,楼观重复半烟间”,描绘了西山上楼观重叠、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末句“高僧置酒林泉处
南浦·春暮 金鸭懒薰香,向晚来,春酲一枕无绪。浓绿涨瑶窗,东风外、吹尽乱红飞絮。无言伫立,断肠惟有流莺语。 注释: - 金鸭:一种用金制作的鸭形水壶,通常用来熏香。 - 向晚来:傍晚时分。 - 春酲:春天的困倦。 - 浓绿:浓密的绿色,形容窗外的景色。 - 瑶窗:精美的窗户。 - 东风:春风。 - 乱红飞絮:指落花飞舞。 - 无言伫立:沉默地站着,没有言语。 - 断肠:极度伤心。 -
解析与答案 诗句逐一解读: 1. “党论开危道” - 此句表明作者因政见不合而开始走向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党"指的是某个党派或团体,"论"指观点或主张,"开危道"意味着开启或走上一条危险的路径。 2. “功臣发祸端” - 这里表达了对功臣可能带来灾难的担忧,强调了英雄可能会引发的问题和危机。 3. “未投彭泽绂” - “彭泽绂”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冠服,即“官服”,表示未辞去官职
【注释】南浦:地名。潇湘渔父,泛指在江湖上打鱼的人,这里以“潇湘”代称江水。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赋:《诗》篇。《诗经·大雅·生民》有“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句,《周颂·维清》又有“穆穆文王,于昭于天”句。《诗经》、《周颂》为《诗经》之一部分,故《诗经》亦称为《诗》。潇湘:即洞庭湖,因洞庭湖中有君山,故称。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