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渊明的《读史述九章》包括《夷齐》、《箕子》、《管鲍》、《程杵》、《七十二弟子》、《屈贾》、《韩非》、《鲁二儒》、《张挚》共九篇作品。 陶渊明的咏史诗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九篇诗的解读,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诗歌艺术,还能洞察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
诗句: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意思是说在庚戌年的九月,我在西部的田地里收获了早稻。 -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意思是说人生应该遵循一定的道路,衣食无忧。 -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是说何必去追求名利呢? -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意思是说春天开始管理日常的农耕活动,一年的工作也还算可观。 -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意思是说清晨出去努力工作,傍晚回家扛着锄头。 - 山中饶霜露
悲从弟敬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注释:带着悲伤走过曾经的家,心中充满悲伤,泪水不断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注释:我想问问是谁在悲伤呢?是怀念的人在九幽之地。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注释:他穿着礼服,象征着家族成员的地位和荣誉,他的恩爱如同与我同生一样深厚。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注释:在他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你为何如此伤心呢?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注释
诗句释义 1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 弹冠意味着整理仪容,准备出行;乘通津指通过重要的交通要道。诗人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 2.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 努力工作以尽忠职守,但总害怕自己的努力被认为不够显著。 3.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 忠诚之情被误解或公开展示,最终被君主利用。 4.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 外出时陪伴君王的马车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丙辰年,即明朝,八月中,指农历八月。下潠,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湘阴县北。获,收获。 译文:丙辰年的八月中,我从下潠的田舍里获得了丰收。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在贫瘠的居所,依靠着庄稼与农活。戮力,全力以赴。东林,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汝南县西南。隈,山坳。 译文:在贫瘠的居所,依靠着庄稼与农活,全力以赴。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没有抱怨春天的辛苦
这首诗是一首古诗,其原文如下: ``` 命子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为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悯侯。 于赫悯候,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山河,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郁郁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与殷晋安别》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注释与赏析 1. “游好非少长” - 表明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共同的喜好和友谊。 2. “一遇尽殷勤” -
咏二疏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注释: 1. 大象转四时 - 描述时间的流逝,如同大象转动四季一般自然。 2
诗句 1.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2.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3.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4.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5. 淳源汩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 6. 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逐句解释: - 岁暮和张常侍:这句诗是诗人向张常侍表达自己的感慨。"岁暮"指的是一年的结束,而"和张常侍"则表达了对张常侍的敬意和友谊。 - 市朝凄旧人:这里的"市朝"指的是繁华的城市,"凄旧人"则描绘出了城市的荒凉和人的凄凉。 - 骤骥感悲泉:这句诗中的"骤骥"是指一匹突然奔跑起来的马,"悲泉"则是形容马在奔腾时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