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生卒年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七节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六节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五节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四节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节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节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一节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八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