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注释】 秋日别王长史:秋日,秋天;别,分别。王长史指王羲之。长史,是古代的官名,主管文书和书记工作。王羲之是大书法家,所以这里用“长史”来指代他。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的路还隔着千山万水,深厚的情谊重逾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正悲伤西去的日暮时分,又听到北国的歌声。“西候”“北梁”都是地名,泛指远地。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野外的景色被笼罩在寒冷的雾气中
注释:独自在林泉中饮酒,欣赏着经过的山川和风景;花柳逢时,春意盎然。 丘壑经涂赏 —— 丘壑,指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色。经涂:经过的道路。赏:欣赏。 物色自轻人 —— 物色,这里指花草的色彩。轻人:轻视他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林间独饮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以“酒”为媒介,将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注释:客人的心情复杂而无尽,春日里的泪珠更是多得可以形成一行。今天在花树下游玩,不知不觉间就爱上了这春日的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游子思乡之作。首句“客念纷无极”,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春泪倍成行”则描绘了游子因思乡而流泪的情形。第三句“今朝花树下”,则写出了游子的游赏之地。尾联“不觉恋年光”则表达了游子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整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结
【注】□:这里指竹节,也指“空” 幽居:隐居生活。 涧户风前竹,山窗月下琴——在涧边的小屋里,面对风前的竹子;在山中的小屋,面对着月下的琴声。 唯馀两□□,应尽百年心——只有这两株竹子,应该能承受住百年的时间。 注释:涧户:山涧边的小屋(涧:山谷;户:门户);风前:风向面前吹来;竹:竹子(竹节)和竹子的茎杆;山窗:山中小窗;月下:月光下;琴:古琴(一种弦乐器);□□:指竹子的茎杆,也指空、空虚。
【注释】 宝鸡:指陕西省宝鸡县。仙凤:传说中的神鸟,即凤凰。遗墟:指遗址。去此:离开此地。近城阙:接近都城宫阙。青山:远处的山。明月: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宝鸡辞旧赴任时所作。前两句写自己离开宝鸡到任时的行装、心情;后两句写自己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的感受。 “晚留”的意思是晚上留下来,不走了。诗中用“宝鸡辞旧役”来表示诗人辞别家乡,离开宝鸡,前往长安(今西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分析每一联的意思,最后将每联的诗句与标题进行对应。“芳屏画春草”是说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草,“仙杼织朝霞”是用神仙的丝线绣出早晨的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意思是:不如山水路上,一过就看见对面飘来飞花。 【答案】 译文: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草,仙女们用丝绸作线绣出朝霞。不如山水路上的风景,一过就看见对面飘来飞花。赏析
【注释】 闲情:闲适的心情。嘿语:沉默不语,不出声。杖:拐杖。岩泉:山中的泉水。萦新带:萦绕在新绿的草丛中。榆青缀古钱:榆树的青色像古代的钱一样镶嵌在树枝上。鱼床侵岸水:小河里的鱼床被岸边的水淹没了。鸟路入山烟:鸟儿在山路上飞过,留下一路的烟雾。平子赋:《文选》中有《平子赋》,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作的辞赋,这里用“还题平子赋”表示对汉赋的喜爱。 【赏析】 此诗写游春之乐,全篇洋溢着诗人的闲情逸致
诗句释义与译文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 投簪:古代官员辞官时将头发束成簪子投入帽中以示决心。这里指辞官。 - 携酒对河梁:拿着酒与河桥相送,意味着离别。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 狭水:狭窄的河流。 - 长镜:此处可能比喻时间(镜子可以反映时间)。 - 高花:盛开的花。 - 送断香:花儿凋谢,香味也消失了,暗喻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 繁莺
诗句解释 1.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春天的早晨,我独自欣赏着烟霞中的景致。这里的“松竹”可能指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而“故年心”则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怀。 2.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断山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溪水潺潺如弹奏的琴声。这里的“县溜”指的是小溪流水的声音,与“泻鸣琴”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 3.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草地已经覆盖了整个南亭
【注解】 □:梵语“阿弥陀”的意思。 自应归寂灭,非是倦津梁:应当归向寂灭,不是厌倦渡口和桥梁。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净土宗僧人的诗。首句写寺院中的佛像,用“净宇流金”来形容佛像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次句写僧人的虔诚心态,用“直诚翳宝床”来形容他们一心向佛,虔诚地坐在佛像前的蒲团上,虔诚地祈祷。第三句写僧人的觉悟程度,用“自应归寂灭”来形容他们已经达到了涅槃的境地,不再需要渡口和桥梁来渡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