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注释】 饯:送别;兵曹:指韦应物。 骖(cān)临野次:驾马在郊野停留,准备出发。 别袂惨江垂:离别时依依不舍,泪水沾湿衣袖。 川霁(jì):江河水退去。 山明落照移: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山,使山上的树木变得格外清晰。 鹰风凋晚叶:秋天的寒风吹动着树枝,使得树上的叶子凋零。 蝉露泣秋枝:蝉儿在秋天的夜晚鸣叫,它的叫声似乎在为即将离去的人流泪。 亭皋(gāo):即“桥上”,指渡口附近的桥梁。
观佛迹寺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注释: - 莲座神容俨:形容佛像端庄庄严的面容。莲座是指佛像的底座,神容则指佛像的面容。俨,端庄、庄严的样子。 - 松崖圣趾馀:形容山峰如松树般挺拔,岩石如山崖般险峻。圣趾,指神圣的足迹,余,指留下的痕迹。 - 年长金迹浅:形容岁月流逝,金色的佛像痕迹逐渐变浅。年长,指时间久远。金迹
【注释】: 1. 梵宇:佛教寺院。三觉寺:在今安徽当涂县。 2. 杏阁:指寺院的楼阁。青磴:青石台阶。 3. 雕台:雕刻华丽的楼台。紫岑:紫色的山峦。 4. 叶齐:树叶茂密。山路狭:山路狭窄。 5. 花积:花朵堆积。野坛:野外的祭坛。 6. 萝幌:用萝蔓编成的幔帐。禅影:佛祖的影像。 7. 松门:寺庙的门,多以松木为材料制成。 8. 妙躅:好步法。即好的步法。 9. 延赏:延长欣赏。涤烦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解读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提示进行理解分析,最后把握诗歌的意境即可。 “郊兴”是诗题,意思是诗人在郊外饮酒作诗。首联“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环境:一个无人的园林,一个人独自对着酒杯唱歌饮酒;春天里,诗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颔联“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写景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释: 1. 仲春:农历二月十五左右为春季中期,此时天气渐暖,百花开始绽放,万物复苏,所以称为仲春。 2. 东园:泛指东边的花园或园林。垂柳:柳树垂下的枝条随风飘动,形态优美。径:小道、小路。 3. 西堰:西边的水坝边。落花津:落满花瓣的小溪边。 4. 物色:这里指的是自然景色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如下:- 诗句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其一):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注释: 1. 金坛疏俗宇:金坛是山中一个清净的地方,远离世俗的喧嚣。 2. 玉洞侣仙群:玉洞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与一群仙人为伴。 3. 花枝栖晚露:花朵上沾满了晚露,显得格外娇嫩美丽。 4. 峰叶度晴云:山峰上的树叶透过晴朗的天空,仿佛在云间穿梭。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 释义: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却总是找不到去处的路径。独自焦虑地寻找前行的方向。 - 译文:一次又一次的送别,我始终找不到你的路途。 - "送送" 表示反复送别,"穷路" 形容道路艰难难行,"遑遑" 描述焦急的状态;"同漂泊" 指共处天涯,"生涯" 代表生活或生命,“苦辛”暗示了旅途中的困难和艰辛。 2.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释义
【注释】 重别薛华:再次与薛华分别。 沉珠浦、濯锦川:指秋夜的江上景色。沈珠,即沉没的玉珠;濯锦,洗染着彩色的锦缎。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指楼台和洲渚高耸入云,连接无间。 旅泊成千里:指旅途漂泊成了千山万水。 栖遑共百年:指栖身漂泊了整整一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指面对前途无望的困境,只有泪流满面,独自黯然神伤。 【赏析】 《重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注释:在漫长的岁月中,我深深怀念着故乡的土地,厌倦了长期的旅行。 - 关键词:怀土、倦游 - 赏析: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旅行生活的疲惫感。通过“怀土”与“倦游”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2.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注释:在不同的高度上寻找戍卫的道路
【诗句释义】: 下一句是“昌亭旅食年” ,意思是在昌亭(地名)度过了一个年头。 “相知何用早” ,意思是说,即使相识的时间太短,也没关系。 “怀抱即依然” ,意味着我的心情始终如一。 “浦楼低晚照”,指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乡路隔风烟”,指乡间的道路被风吹得模糊不清。 “去去如何道”,表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长安在日边”意为长安就在天边的地平线上。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