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红豆词 一、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 - 诗句释义:在南国的秋天,我深感无奈,只能握着红豆反复摩挲。 - 关键词:南国、秋深、无奈、红豆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手中的红豆以及无法摆脱的忧愁,表达了对南方深秋季节的感慨和内心的无奈。"无奈"一词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季节变化无能为力的情绪。 二、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 诗句释义:在城外,青骢马和小船都承载着离别的愁绪。 -
诗句解释: 1. “三方并帝古未有” - 这里的“三方并帝”指的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位皇帝同时统治的局面。古代中国通常采用封建制度,多个朝代交替存在,但并不常见有三位帝王在同一时期共治天下。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历史上罕见的政治景象。 2. “两贤向厄我所闻” - “两贤”可能是指两位德才兼备的历史人物,“向厄”意味着他们正遭遇困难或危机。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遭遇不幸的同情。 3.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颐和园的诗歌,通过对颐和园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译文: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解析】 “《春秋》”指的是《春秋三传》,《春秋》是左丘明作的。《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都以《春秋》为依据,分别解释其中的史事。“《春秋》”指《左传》。“谜语苦难诠”中的“苦”是“艰难困苦”,指《春秋》的写作过程非常艰难困苦。“历史开山数腐迁”中的“开山”指孔子,“腐迁”是说《春秋》的作者孔子为了给《春秋》作注,对《春秋》中很多内容进行了删减
在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其八》中,“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这一句诗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按照要求逐一解析诗句: - 西域纵横尽百城:这里描述的是西域地区广阔无垠,拥有众多城市和城镇。西域,历史上泛指中国西部边境到中亚、南亚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汉朝与西域各国交往频繁的地区。 - 张陈远略逊甘英
《读史二十首》之《黑水金山启伯图》赏析 王国维在《读史二十首其十九》中,通过“黑水金山启伯图”一词,表达了对蒙古帝国早期历史的深刻见解。该诗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世界的复杂格局。 诗中的“长驱远摭世间无”,意味着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的军事行动是深远而广泛的,他们不仅征服了草原,还扩展了疆域至亚洲的广阔地区
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钱谦益创作的读史二十首的第八首,诗中的五国指的是元朝灭亡时的五个地方势力。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诗: 五国风光惨不支, 崖山波浪浩无牙。 当年国势凌迟甚, 争怪诸贤唱攘夷。 翻译: 五个国家的风光惨不忍睹, 崖山的波浪浩渺无边。 当年国家形势危急, 却怪那些英雄豪杰主张抵御外患。 注释: - 五国风光惨不支:指五国(可能是指南宋
【注释】 侧身:形容处境艰难。天地苦拘挛:天地之间如同有绳索束缚,指诗人的处境。姑射神人:传说中居住在姑射山的神女,不可企及。未可攀:不可追求。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云不生情而常常是淡淡的,水不竞争而总是潺潺的。喻指自然无为,不与世俗争竞。驰怀:胸怀开阔,意气风发。敷:通“拊”,抚摩之意。条山:指华山。开元、武德间: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武德年间(618-626年)
诗句原文: 晋阳蜿蜿起飞龙,北面倾心事犬戎。 亲出渭桥擒诘利,文皇端不愧英雄。 注解与赏析: - 晋阳: 指唐代的太原,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且历史深远的城市。 - 蜿蜿: 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比喻力量或希望正在逐渐展开。 - 起飞: 强调了太原在唐初期的重要军事和政治地位。 - 北面: 暗示了太原在唐朝北方的军事防线上的战略地位,以及面对北方强敌时的警戒和准备状态。 - 倾心:
东海人奴盖世雄,卷舒八道势如风。 碧蹄倘得擒渠反,大壑何由起蜇龙。 注释:东海之人拥有无与伦比的雄才大略,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和利用八种力量。如果碧蹄能够被抓获并反抗,那么巨大的沟壑又从何处产生呢?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描绘东海之人的雄才大略,展现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杰出地位。诗中“卷舒八道”象征着他们掌握和运用各种力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