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醉戏窦子美人,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 译文:我喝醉了在戏弄窦子美人,她的朱唇如桃花般鲜艳。她留着宿妆,娇羞中偏髻着发鬟。 - 注释:窦子美人:古代美女的称号。朱唇:红色的嘴唇。桃花殷:形容嘴唇红润,如同桃花般鲜艳。宿妆:指留有昨夜未卸的妆容。娇羞:娇媚而含蓄。偏髻鬟:整理着发鬟(即发髻)。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窦子美人的美貌,展现了其艳丽和娇媚的一面。同时
日出与日落 太阳在沙漠上冉冉升起,又渐渐落下。 我真后悔踏上万里征途,功名利禄到底有何意义? 注释: 1. 日没贺延碛作:日没,太阳落山;贺延碛,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境内,是古代著名的沙漠。作,指创作诗篇。 2. 沙上:指沙漠上的沙地。 3. 见:看见。 4. 向:前往、向着。 5. 来:来到。 6. 功名:指功业和名声。 赏析: 《日出与日落》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边塞诗
春兴戏题赠李侯 黄雀欲衔花,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寄报春风早为催。 注释: 1. 黄雀欲衔花:黄雀想要叼着花朵飞来。 2. 君家种桃花未开:你的家里还没种桃花。 3. 长安二月眼:长安的二月已经快结束了。 4. 寄报春风早为催:请告诉我春风吹过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人通过黄雀和桃花的比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注释】 1. 秋夜闻笛:诗人在长安城听到有人晚上吹奏笛子。 2. 天门街西:指京城长安的大街。 3. 捣帛:指妇女们捣衣。 4. 湘南客:指被贬到湖南衡阳一带(湘水之南)的人。 5. 长安城中百万家:指长安城里有上百万户人家。 6. 不知谁人吹夜笛:不知道是谁吹起了那夜笛。 7. 赏析:此诗写于元和初年,诗人被贬为江陵司马时作。首联点题,颔联以夸张手法写景。颈联借景抒情
【注释】 那知:怎知道;芳岁:美好的年华。腐草:腐烂的草。翻飞作萤火:比喻化为萤火虫的光点。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天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年华消逝的惋惜之情。诗的前两句“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意思是说,不知道美好年华已经过去;只看着寒风吹落了叶子。后两句“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吾”指自己,“腐草”指腐烂的草堆,“翻飞作萤火”,比喻化为萤火虫的光点。意思是说,还不如腐烂的草堆
注释:燕支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酒泉道,是古时通往西域的一条交通干线。北风劲吹,沙漠中的白草被卷起。长安,在日光照耀下显得遥不可及。怀念你的人,因为思念而感到衰老。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写自己身处西北的边关,次句写大漠的风沙。三、四两句写长安远在天边,表达出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全诗意境苍茫雄浑,情调悲凉凄切
注释:酒泉太守的剑法超群,能舞剑于高堂之上,夜中击鼓。 一曲胡笳声凄婉,令人断肠,座上的人相顾落泪。 赏析:此诗写酒泉太守席上醉后的情景。首句“酒泉太守”指张敬儿,字文成,唐天宝年间任酒泉郡太守。次句写他宴饮时击鼓助兴,表现了其豪迈的气概;第三句写演奏的乐曲是著名的《胡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乐曲的喜爱之情。末句写听曲者流下的热泪,既表现了乐曲感人至深的力量,也写出诗人内心的悲愁。此诗语言平易流畅
【注释】 忆:思念;长安:今陕西西安,古称长安;望:远眺。二章:即《长歌行》。东望:向东眺望。 日初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 喜见长安日:喜欢看到长安的太阳。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东望望长安”,表现了诗人在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正值日初出”则写出了长安日初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之情;“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深
【注释】 忆:思念。长安:今陕西西安,古都城名。在长安的东门外。曲二章:指乐府《相和曲》中的《双调曲·忆长安行》。 㴶:同“骛”,快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庞詟的。诗人用朴素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安城的景色。“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一联,把长安的繁华景象浓缩于“马蹄下”三字之中,既形象又传神。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意
蜀葵花歌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译文:昨天和今天都是花朵盛开。 注释:昨日、今日 - 表示时间的词语,指昨天和今天。 花开 - 植物的开花阶段。 译文:昨天和今天都是花朵盛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译文:今天的花儿开得正好,而昨天的花儿已经凋谢。 注释:花正好 - 形容花儿开得旺盛。 花已老 - 指花儿凋谢。 译文:今天的花儿开得旺盛,而昨天的花儿已经凋谢。 始知人老不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