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解析】 “长门怨”,指《长门赋》中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在长门宫的怨恨。王昌龄这首诗就是以《长门怨》为题材,通过咏叹陈皇后失宠后的孤寂和愁绪,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点出题目中的“怨”。这是全诗的核心,起笔突兀,一泻而下。“君王”是封建社会中帝王对妃嫔们的总称。这里借指唐玄宗。陈皇后是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第三位宠妃。杨玉环初得幸时,唐玄宗曾封她为贵妃,赐名太真
诗句如下: 官军西出过楼兰, 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 葱山夜雪扑旌竿。 译文为: 官军的大军向西挺进,越过楼兰,营帐靠近了月窟,夜晚的寒气逼人。 在蒲海的清晨,剑锋上挂着霜,而葱山的夜晚,大雪纷纷落在旗帜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边塞景象,充满了战争的气息和对胜利的喜悦。岑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和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凯歌:凯旋之歌,即胜利者的颂歌。 暮雨:傍晚的雨。 旌旗:古代帝王仪仗中的旗子。 胡尘白草日光寒:指胡地的风沙和荒漠。 连晓战:连日作战。 蕃军只见马空鞍:蕃兵只看到自己马匹上的鞍子空着,而自己的将士已经牺牲在战场上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将军连夜冒雨出征,与敌鏖战至晓的情景。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暮雨”点明时间是傍晚,次句“旗湿未干”写出天气情况。三
江行遇梅花之作 江畔梅花白如雪,使我思乡肠欲断。 摘得一枝在手中,无人远向金闺说。 愿得青鸟衔此花,西飞直送到我家。 胡姬正在临窗下,独织留黄浅碧纱。 此鸟衔花胡姬前,胡姬见花知我怜。 千说万说由不得,一夜抱花空馆眠。 注释: 1. 江畔梅花白如雪:描述了江边盛开的梅花颜色洁白如同积雪。 2. 使我思乡肠欲断:表达了看到这美丽的梅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心情非常难过,好像肠子都要断开了一样
【注释】: 蕃军:指吐蕃军。蕃,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汉家营:指唐军驻地,这里借指中原。汉,指唐朝,也指中原汉族。 满谷连山遍哭声:指吐蕃军到处放火杀人的惨状。 万箭千刀一夜杀:指吐蕃军用弓箭和刀枪在一夜之间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人。 平明流血浸空城:指天亮后,城内到处是血迹,尸体遍地都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解析: 诗句释义: 1. "戏问花门酒家翁" - 这是诗人对一位卖酒的老者的戏谑提问。这里的“花门”可能是指某个以花卉命名的地方,或者指的是卖酒的场所。而“酒家翁”则直接指这位卖酒的老翁。 2. "老人七十仍沽酒" - 这表明这位老翁已经70岁了,但仍然在卖酒。这里的“沽酒”指的是售卖美酒的意思,而“七十”则表明老翁的年龄。 3. "千壶百瓮花门口" - 描述的是老翁所卖的酒量之多
杂曲歌辞簇拍陆州 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注释】 簇拍:一种曲调名。陆州:即《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的《陇头吟》。 轮台:古县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唐时为西域都护府治所。 陇山:在今陕西省、甘肃省境内。汉唐时,陇山以西的少数民族常来内地贸易。 鹦鹉:传说中的一种禽鸟,羽毛艳丽,善鸣叫。 【赏析】 又名《陇头歌》,是汉乐府民歌
胡歌的《黑姓蕃王貂鼠裘》赏析 在唐代诗人岑参的笔下,胡歌的《黑姓蕃王貂鼠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边镇藩王的奢侈生活。诗中,胡歌身着貂鼠裘,象征着他的尊贵与地位。貂鼠皮作为贵重的皮草,不仅体现了胡歌的奢华,更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物质享受的极致追求。 “葡萄宫锦醉缠头”,这一句展现了胡歌宴饮时的放纵与狂欢。葡萄宫锦是古代宫廷中常用的华丽织物,用来形容其宴会上的繁华与热闹
注释:月落时分,辕门前的鼓角声声响起,敌军被我军包围,纷纷投降。洗兵时,鱼海之云迎接我方的军队;秣马时,龙堆上的月光照耀着军队营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斗场面,从月落、鼓角鸣起到敌军投降、我军洗兵、秣马,再到龙堆上月光照耀着军队,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形象地刻画了战争的胜利,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乐观向上的情感
【释义】 我来到此地,也是一位布衣;我离去时,仍是一个布衣。我不愿见到守城的官吏,还是从原来的路返回。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上时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来”、“去”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漠与无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思想情感。 首句写自己“来”,又“去”,都是“一布衣”。这两句看似平常,其实暗含深意。“布衣”原指老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