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注释与赏析: 1.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亭子在傍晚时分,人们即将告别;池水凉爽,酒还未饮尽。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别离的场景,亭子的傍晚和池水的清凉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伤的气氛。 2.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原文如下: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逐句释义: - 白露沾湿了梧桐树,黄昏时分蝉儿在树上昼夜不停地鸣叫。 - 秋风刮过万里长空,傍晚的时候天空中布满了黄色的云彩。 - 君子辅佐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小人却忙于追逐名利,就像那蓬草和蒿草。 -
诗句 -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在酒精的影响下,诗人无言地坐着,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对友人的不舍。 -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才华未能被朝廷所重用。 -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表达了自己虽为小官,却身处遥远之地,无法施展抱负。 -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描绘了自己与众多朝中大臣相比,只能独自离开京城,前往他地的景象。 -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注释: ① 黄沙碛里客行迷:在黄沙遍地的沙漠中行走,迷失了方向。 ② 四望云天直下低:四周都是天空,天空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以下。 ③ 地尽天还尽:指大地尽头与天边相接。 ④ 行到安西更向西:走到安西,还要继续向西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沙漠中的旅行经历。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迷茫
诗句解析 1 春梦: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春天之梦。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2. 洞房昨夜春风起: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被春风唤醒的场景。"洞房"通常指的是新婚夫妇的房间,而"春风起"则描绘了春风轻拂的情景。 3. 故人尚隔湘江水: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过去的老朋友或亲人,而"湘江水"指的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流。诗人用"尚隔湘江水"来形容与故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描述了作者送崔子回京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一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 翻译: 骑着马向西而去,像从天边归来一样。扬起马鞭,只是与鸟儿争先恐后地飞翔。 - 注释: "天外"指天空之上,形容路途遥远。"归"表示返回,"西从"说明是从西面出发。"扬鞭"表示扬起马鞭,"只共"表示只有、独自,"鸟争飞"比喻自己的骏马也奋力奔驰。 - 赏析:
赵将军歌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译文:九月的天山风吹得如同刀刃般锐利,使得城中的猎人都感到寒冷,连马匹的毛发也都收缩起来。 注释:九月(指农历九月份),天山(即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这里指的是秋季天山地区,秋风强劲,气候寒冷; 猎马(指打猎用的马匹);缩寒毛(形容因寒冷而毛发收缩)。 赏析:此首诗描绘了九月天山地区的恶劣天气和严寒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句“风恬日暖荡春光”便已勾勒出春天的美好气息,而“数枝门柳低衣桁”则形象地描绘了门前垂柳随风摇曳的柔美景象。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致刻画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城有时而复,陵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 译文:东海的水变成陆地,北溟的鱼飞上天空。城墙有时会重建,陵墓有时会迁移,道理本来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的。 注释:东海、北溟,泛指广阔的水域。时,这里指“有时”。复,建。迁,移动。理,道理。固,本来。人,这里指“人”字,即作者。 赏析:诗人感叹世事变迁无常,人生如梦。 感旧赋附歌 观夫陌上豪贵,当年高位,歌钟拂天
诗句大意为:唐朝的将领们得到了皇帝的恩宠,西征戎狄,取得了胜利。捷报先奏到了未央宫,天子也在那里等待好消息。现在有谁能够数一数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业绩呢? 翻译如下: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