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注释: 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即中国。 震旦狂禅:指佛教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深远。 沸不支:形容佛教的狂热程度。 一灯慧命:比喻佛教的智慧之光。 续如丝:形容佛教的影响如同细丝般延续不断。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位于印度。 宗风歇:指佛教的影响力减弱。 已过庞家日眚时:庞家指的是唐朝宰相庞籍,日眚指的是日食,这里比喻佛教的影响力逐渐消失。 赏析:
诗句原文:劘之道义拯之难,赏我出处好我书。史公副墨问谁氏,屈指首寄虬髯吴 译文: 在道德的道路上救助他人困难重重,欣赏我的出处喜好我的书法。史书记载,副墨者询问是谁,我一抬手就指向了虬髯吴。 赏析: 这首《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对当时社会和自身经历的深刻反思,通过“劘之道义拯之难,赏我出处好我书”表达了自己坚守道德、追求学问的决心。他以历史为镜鉴,指出历史上副墨者的提问
注释:我闭门在家已经好几天了,什么也没有做,只是题画祝愿寿星。 写的都是些双文单笔记序偈之类的东西,笔用光了我正好趁酒熟的时候去磨快一些。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闭门在家无事可做,只能借题发挥,题画祝寿,作诗作字。 “闭门三日了何事”,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点明自己闭门在家的原因。这一句看似平常无奇,但诗人却通过这一简单的行为,表现出自己的清高、超脱和闲适。这种闲适不是无所事事的闲适,而是有着明确目标
注释与赏析: 醰醰诸老惬瞻依:醰醰,这里指京城。诸老,指在京城中的许多官员。惬,安适。瞻依,指仰慕、景仰。 父齿随行亦未稀:父亲年高,也跟从左右。齿,指年龄。随行,跟随皇上出行。亦,表推测,可能的意思。 各有清名闻海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廉名声传扬到全国各地。清名,指清廉的名声。闻,使……闻名。海内,指全国。 春来各自典朝衣:春天来了,他们又可以穿着朝服上朝了。典,掌管。朝衣,指朝服
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七十五》中,"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下面将进行逐句释义: - “琼林何不积缗泉”:这里的“琼林”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职位,而“缗泉”则象征着财富。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批评了那些不劳而获、贪图安逸的人,他们不应当积累财富,而是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 “物自低昂人自便”
诗句原文: 俎脍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尊。 东南不可无斯乐,濡笔亲题第四园。 注释解析: - 俎脍飞沉(zhǔ kuài fēi chén):形容宴席上菜肴丰盛,香气四溢。 - 侍郎十日敞清尊:侍郎,古代官职,指诗人自己;清尊,指酒杯。十天,表示宴会持续了很长时间。 - 东南不可无斯乐:东南,指江南地区,这里泛指中国;斯乐,指的是这种宴乐。不可少,表示非常重要。 - 濡笔亲题第四园:濡笔
已亥杂诗 其一百七十三 碧涧重来荐一毛,杉楠喜比往时高。 故人地下仍相护,驱逐狐狸赖尔曹。 注释: 1. 碧涧重来荐一毛:碧涧再次经过,我带来了一根小小的毛发。 2. 杉楠喜比往时高:杉树和楠木的形态比以往更加高大。 3. 故人地下仍相护:故去的友人,他们在地下依然相互照顾。 4. 驱逐狐狸赖尔曹:赶走那些狡猾的狐狸,感谢你龚自珍。 赏析:
【注释】 己亥: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杂诗:即七律,一种古体诗歌体裁。其一百六十七:指这首诗。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落江宁时。诗人回忆早年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与友人订约,要写古文,不料后来“飞龙堕地”了。这里用飞龙比喻自己,暗喻自己曾想建功立业,一展宏图,但终究事与愿违。接着又感叹“家法”之不同,原来“经生”之家法是与俗世不同的;至于拓本,因为年代久远,也难免模糊不清。 从诗的内容来看
【注释】 亚驼:指骆驼。猰貐:一种怪兽,传说有四个头和四只脚。 羹:古代祭祀用的肉汁。枭(xiāo):一种凶鸟。殄(tiǎn): 杀尽。枭子:即枭卵,是枭的卵。少昊氏:黄帝的儿子,相传为五帝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诗人在梦中见到一头骆驼向自己诉说着什么,第二天便看到一头怪兽在三月里死去。接着,他向大神敬献了祭品,祈求少昊氏保佑人间平安无事。 “亚驼告有意”一句
己亥杂诗 其一百七十 【注释】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赏析】“少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少年时期的感情。诗人回忆少年时感情的纯真,认为少年时期的情感比成年人更为强烈,更真挚。 “既壮”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成年后情感的复杂。诗人感叹成年后,感情更加复杂,有时像小孩子一样单纯,有时又表现得如同狡猾之人。最后一句,诗人以梦为喻,表示自己始终怀念童年时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