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诗句释义: 1. 除却虹生忆黄子:"除了我想起了黄子",黄子可能是指某人或者某物。 2. 曝衣忽见黄罗衫:"在晒衣服时突然看见了黄色的罗衫",罗衫是一种古代的衣物,黄色可能代表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记忆。 3. 文章风谊细评度:"对文章和风度、义理进行仔细评价",这里的“文章”可能指代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而“风谊”则可能指代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道德理念。 4. 岭南何减江之南
释义: 朋友们的岁月各自悠闲地度过,情话缠绵时礼节也被删除。 是否洗尽了东华的尘土?一秋天有九天都在湖山之间游玩。 注释: 己亥杂诗 其一百五十三: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 亲朋岁月各萧闲:亲朋,指亲友和同辈;岁月,时光;萧闲,悠闲自在。诗句意思是亲友们的时光都变得那么悠闲自在,不再像过去忙碌了。 情话缠绵礼数删:情话,指恋人或夫妻之间的亲昵话语;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注释:浙东虽然风景秀丽但太过柔弱,北地雄奇或者倔强顽劣。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赏析:这首诗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人通过对祖国大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其中,“浙东”指浙江省东部地区;“北地”则指北方地区。诗人认为,虽然浙东风光美丽,但却过于柔弱,而北地却有着雄奇或倔强顽劣的气质。在经过广泛游览后,诗人认为,无论哪种地方,最终都离不开自己出生的家乡。因此
【注释】 如何:怎样。法:佛经中的概念,这里指佛法。假(jiǎ):虚假,不真实。空(kōng):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本无固定自性,即本来空寂。法、空都是佛教的基本概念。入(rù):进入。佛刹(shà),佛教语,指寺庙、佛寺。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句“如何从假入空法”,意思是说,我们如何才能从虚假的世界进入到空寂的世界呢
注释:在高秋的时日里,怎么能出现吴虹生的景色呢?我乘着官轿向西子湖畔行走。我独自走在一丘壑之间,重叙东华送我的深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以“高秋”点明时节,“那得”二字反问语气强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颔联“乘轺西子湖边行,一丘一壑我前导”写自己独自一人走在西湖边上,独自引领着前方的道路。颈联“重话东华送我情,此情无计可消除”写再次回忆起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意
振绮堂中万轴书,乾嘉九野有谁如? 季方玉粹元方死,握手城东问蠹鱼。 注释: - 振绮堂: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 - 乾嘉:指的是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这个时期被认为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 九野:泛指天下,形容疆域广大。 - 季方玉粹元方死:季方、玉粹、元方都是人名,可能在这里表示这些人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 握手城东问蠹鱼:城东是杭州的一个地名
``` 乡国论文集古欢,幽人三五薜萝看。 从知阆苑桃花色,不及溪松耐岁寒。 注释:在家乡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些隐逸之人常常三五成群地采摘薜萝草药。我深知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桃花之美,但认为溪边的松树更能经受岁月的考验,展现出坚韧的品质。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赞美家乡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
【注释】 己亥: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五十三年。杂诗:即《己亥杂诗》。其一百六十五:此诗是其中之一。 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 我:指作者自己。 师:指僧人。 我言、师言:这里指两种不同的观点。 非佛事、非佛智:不是佛教的仪式和智慧。 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 照:照耀。 双照:比喻互相理解。 送:指送别客人。 非:不是。 金光大地乔松寺:金光普照大地上的一座古老的松树寺院
【注释】 眼前石屋著书象:眼前的石屋中,有佛像在写经。 三世十方齐现身: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在现身。 各搦著书一枝笔: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支写字用的笔。 各有洞天石屋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译文】 眼前这座石屋中有佛像在书写经文,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时间,哪个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在现身。每个人都用着一支写字用的笔
注释: 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即中国。 震旦狂禅:指佛教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深远。 沸不支:形容佛教的狂热程度。 一灯慧命:比喻佛教的智慧之光。 续如丝:形容佛教的影响如同细丝般延续不断。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位于印度。 宗风歇:指佛教的影响力减弱。 已过庞家日眚时:庞家指的是唐朝宰相庞籍,日眚指的是日食,这里比喻佛教的影响力逐渐消失。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