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假入空法,君亦莫问我莫答。
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注释】

如何:怎样。法:佛经中的概念,这里指佛法。假(jiǎ):虚假,不真实。空(kōng):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本无固定自性,即本来空寂。法、空都是佛教的基本概念。入(rù):进入。佛刹(shà),佛教语,指寺庙、佛寺。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句“如何从假入空法”,意思是说,我们如何才能从虚假的世界进入到空寂的世界呢?这里的“假”指的是现实世界,而“空”则是指佛教中的“空寂”。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如何能够超越现实的纷扰,进入到一种更加深远、更加宁静的状态。

第二句“君亦莫问我莫答”,这是诗人对第一句的回应。他认为,人们不应该问我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也不确定如何回答。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问题和答案的辩证思考。他既不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否认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这种态度既展现了诗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他的谦逊。

第三句“若有自性互不成”,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他认为,如果有一种东西具有内在的本性,那么它就不可能与其他东西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关系。这里的“自性”指的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而“互不成”则是指这种属性使得其他东西都无法与之结合。

尾句“互不成者谁佛刹”,这是诗人对第三句的进一步解释。他认为,那些具有内在本性的事物,就像是一片片独立的佛殿,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依。这里诗人将佛法的修行比喻为建造佛殿的过程,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清净和独立。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和解答,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看法。诗人认为,要进入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宁静的状态,需要超越现实的纷扰,同时也需要对内心有深入的探索和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